便民服务日历

|

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 |

网站支持IPV6

便民服务日历 智能问答 长者专区
四川日报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四川工业如何“挑大梁”?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菲斯特眉山生产基地。 菲斯特供图


可恩生物生产车间。 可恩生物供图


四川飞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装配车间。 四川飞球集团供图

□每文

40余米——这是国机重装8万吨模锻压机的高度。“四川造”大国重器,锻造出航空航天领域的“钢筋铁骨”。

11天——这是长虹智慧显示终端智能工厂的订单交付周期。来自四川的“聪明”车间,摘下“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称号。

数千万颗——这是全球首款量产的135英寸P0.7TFT基Micro-LED拼接屏上的微米级芯片数量。四川企业辰显光电,将“终极显示技术”变为现实。

一个个数字,汇聚成滚滚向前的河流。“十四五”以来,四川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工业兴省制造强省,积极发挥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三次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优化,特色更加突出、优势更加鲜明。数据显示,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6%,工业增加值总量从1.34万亿元增加到1.79万亿元,在全国排位提升至第7位。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主管部门,坚定扛起了工业“挑大梁”的责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四川工业的“大梁”究竟是如何“挑起”的?

看重点

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

10月27日,位于眉山的菲斯特激光显示光学屏制造基地正式进入净化装修及入驻设备阶段,正在全力推进建设,冲刺全面投产。

扩大产能,只是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菲斯特)5年来的变化之一。作为全球少数掌握超大尺寸菲涅尔透镜制造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2021年,菲斯特推出120英寸菲涅尔光学屏幕,填补行业空白;今年,企业又开发出全球首款150英寸菲涅尔光学屏幕,大大拓展了激光显示的应用场景。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离不开省、市给予的资金、政策等支持;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也让科技创新成果能够及时从实验室走向货架。”菲斯特董事会秘书袁建波表示,作为全省17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四川新型显示产业支撑强劲。

瞄准重点,四川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壮大,电子信息、食品轻纺、能源化工3个产业规模先后迈上万亿级台阶,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医药健康3个产业正加速迈向万亿大关。”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以来,四川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成势见效,链主企业与上下游、左右岸企业加速融通发展,积极打造人工智能、高端能源装备、航空航天等17条重点产业链,培育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5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集群数量、规模均位居中西部首位。

“抱团出击”带来“凤凰涅槃”。曾经享誉全国的自贡泵阀,一度淡出人们的记忆。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5年度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自贡高新区泵阀产业集群成功入选。集群170余家企业实现主导产业产值占比99%的高度集聚,依托龙头企业构建起“原材料—锻件—制造—应用”完整产业链,2024年集群总产值达136.37亿元。

“面向石油等行业的新需求,我们和产业链企业共同确定研发方向,开发新产品。”四川飞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黄志慧回忆,20年前,正是这样的“抱团出击”,让企业成功抢占48寸全焊接球阀的市场。如今,面对清管阀、轴流式止回阀、大口径硬密封球阀等新产品,他们和集群内锻造企业等继续“牵手”,及时定制模具、生产配件,大大加快了产品研发的速度。

有重点的项目投资,也让发展势能显著增强。

“我们聚焦‘有效投资、有根产业、有持续税源’狠抓制造业项目投资,连续实施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深入开展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举办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世界显示产业大会等活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以来,四川引进京东方、红旗新能源整车、沃飞长空全球总部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链项目,全省累计实施制造业项目超过1.5万个,带动制造业投资超2万亿元,制造业投资、工业投资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看融合

创新发展动能更强劲

今年7月,由四川华鲲振宇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鲲振宇)揭榜的高性能分布式存储产品及专用部件开发应用项目验收成功。

该项目为突破国内存储产业“卡脖子”问题提供了重要支撑。“在政府的资金、政策支持及产学研协同创新下,项目形成的存储产品通过智能调度技术等实现了性能和能耗的良好平衡,为数据传输、存储织起一张‘安全防护网’。”华鲲振宇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成果目前已应用于金融、交通等重点行业,实现超6亿元的销售收入,未来还将进行核心技术的迭代升级,扩大产品生态适配范围,持续探索场景化落地应用。

这样成功揭榜的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技术创新项目,四川已有62个。根植于企业的产业创新,突破了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短板和重点瓶颈,大大提升了产业基础能力。

“‘十四五’以来,四川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孵化创新主体,加速推动成果转化,培育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19家、数量居西部第一,布局建设1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94家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其中16家中试平台入选国家培育名单。

将目光投向“四川造”大国重器——运-20、C919大飞机机头实现批量交付,世界首个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研制成功,全链首台“四川造”高端装备盾构机“川山甲1号”下线,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顺利运行,全国首套脑控外骨骼机器人正式发布,全球首个用于治疗肺癌的抗体偶联药物“佳泰莱”成功获批……

不难发现,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等优势产业之外,四川的新质生产力已在量子科技、脑机接口等新领域蓬勃发展。

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搬运内齿圈等汽车零部件,手术机器人在医院“上岗”巧施“绣花针”……作为四川机器人产业新赛道的首批“赛手”,绵阳市79家机器人企业2024年产值超25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30亿元,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凸显。

2024年,四川确定包括人工智能、绿色氢能、生物技术等在内的25条产业新赛道,迎来成都、绵阳等多地的首批“赛手”。“十四五”以来,四川加快培育机器人、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以及第六代移动通信(6G)、量子科技、元宇宙等未来产业,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无人机等重点领域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全省高技术制造业营收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2.6%、较“十三五”末提高3.3个百分点。

前不久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四川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连续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四川产业的“新”引力,还将继续提升。

看增量

向智能绿色转型,优化发展环境

“随着产能从每年1万吨快速拓展至每年5万吨,如何确保生产过程的一致性、稳定性和产品品质,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这是四川新锂想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四川新锂想)相关负责人在一场活动上表达的困惑。

2024年,依托工业互联网系统建设,这家企业开启了工厂的“全面信息化”,以物联网为基础、以工序数据模型为核心,建立批次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全流程追溯。未来,该企业希望建设一个面向智能化的未来工厂,构建起高效、柔性、可靠且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四川新锂想并不是孤例。“十四五”以来,四川深入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近两年通过集中攻坚,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提升20个百分点以上,计划在2027年底实现全覆盖。同时,智能制造加快推进,打造全国“数字领航”企业5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1个、国家5G工厂48个,建成数字化车间1200余个。成都、宜宾、绵阳、德阳分别入选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当智能绿色转型为企业发展注入动能,企业生长壮大的土壤也越来越肥沃。近年来,四川加快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精准发力纾困解难,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开通企业诉求服务平台和96999服务专线,建成运营省市县三级“企业之家”服务体系。特别是加强企业要素保障,常态化开展融资对接、“融雪行动”产融对接市州行,以及“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等活动,提质扩面“天府制惠贷”“天府园保贷”等金融创新产品。“十四五”以来,制造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长约12%。

9月,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医药健康专场活动举办后,成都可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可恩生物)获得中国民生银行成都分行的4000万元授信支持,并与多家基金进一步对接洽谈。

成立于2018年的可恩生物,多款涉及结核病诊断及预防、膀胱癌术后治疗的生物制品正在临床三期研究阶段,离正式上市还差“临门一脚”。“相关疾病的临床需求旺盛,但生物制品赛道比较‘小众’,产品研发和推广并不容易,急需资金注入‘源头活水’。”可恩生物综合部总监张雪莹坦言,政府的牵线搭桥,民生银行等投融资机构的多元金融服务,有效拓宽了企业的投融资渠道,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四川还在大力推动工业企业“上规、上市、上榜、上云”。截至今年9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99万家,A股上市工业企业134家,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86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29家、世界500强企业3户、上云企业43万家。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五五”期间,将坚持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实施大规模新型技术改造,加快推动“AI+工业”,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加快形成体现四川特色、服务国家大局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四川日报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四川工业如何“挑大梁”?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菲斯特眉山生产基地。 菲斯特供图


可恩生物生产车间。 可恩生物供图


四川飞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装配车间。 四川飞球集团供图

□每文

40余米——这是国机重装8万吨模锻压机的高度。“四川造”大国重器,锻造出航空航天领域的“钢筋铁骨”。

11天——这是长虹智慧显示终端智能工厂的订单交付周期。来自四川的“聪明”车间,摘下“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称号。

数千万颗——这是全球首款量产的135英寸P0.7TFT基Micro-LED拼接屏上的微米级芯片数量。四川企业辰显光电,将“终极显示技术”变为现实。

一个个数字,汇聚成滚滚向前的河流。“十四五”以来,四川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工业兴省制造强省,积极发挥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三次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优化,特色更加突出、优势更加鲜明。数据显示,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6%,工业增加值总量从1.34万亿元增加到1.79万亿元,在全国排位提升至第7位。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主管部门,坚定扛起了工业“挑大梁”的责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四川工业的“大梁”究竟是如何“挑起”的?

看重点

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

10月27日,位于眉山的菲斯特激光显示光学屏制造基地正式进入净化装修及入驻设备阶段,正在全力推进建设,冲刺全面投产。

扩大产能,只是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菲斯特)5年来的变化之一。作为全球少数掌握超大尺寸菲涅尔透镜制造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2021年,菲斯特推出120英寸菲涅尔光学屏幕,填补行业空白;今年,企业又开发出全球首款150英寸菲涅尔光学屏幕,大大拓展了激光显示的应用场景。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离不开省、市给予的资金、政策等支持;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也让科技创新成果能够及时从实验室走向货架。”菲斯特董事会秘书袁建波表示,作为全省17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四川新型显示产业支撑强劲。

瞄准重点,四川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壮大,电子信息、食品轻纺、能源化工3个产业规模先后迈上万亿级台阶,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医药健康3个产业正加速迈向万亿大关。”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以来,四川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成势见效,链主企业与上下游、左右岸企业加速融通发展,积极打造人工智能、高端能源装备、航空航天等17条重点产业链,培育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5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集群数量、规模均位居中西部首位。

“抱团出击”带来“凤凰涅槃”。曾经享誉全国的自贡泵阀,一度淡出人们的记忆。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5年度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自贡高新区泵阀产业集群成功入选。集群170余家企业实现主导产业产值占比99%的高度集聚,依托龙头企业构建起“原材料—锻件—制造—应用”完整产业链,2024年集群总产值达136.37亿元。

“面向石油等行业的新需求,我们和产业链企业共同确定研发方向,开发新产品。”四川飞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黄志慧回忆,20年前,正是这样的“抱团出击”,让企业成功抢占48寸全焊接球阀的市场。如今,面对清管阀、轴流式止回阀、大口径硬密封球阀等新产品,他们和集群内锻造企业等继续“牵手”,及时定制模具、生产配件,大大加快了产品研发的速度。

有重点的项目投资,也让发展势能显著增强。

“我们聚焦‘有效投资、有根产业、有持续税源’狠抓制造业项目投资,连续实施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深入开展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举办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世界显示产业大会等活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以来,四川引进京东方、红旗新能源整车、沃飞长空全球总部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链项目,全省累计实施制造业项目超过1.5万个,带动制造业投资超2万亿元,制造业投资、工业投资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看融合

创新发展动能更强劲

今年7月,由四川华鲲振宇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鲲振宇)揭榜的高性能分布式存储产品及专用部件开发应用项目验收成功。

该项目为突破国内存储产业“卡脖子”问题提供了重要支撑。“在政府的资金、政策支持及产学研协同创新下,项目形成的存储产品通过智能调度技术等实现了性能和能耗的良好平衡,为数据传输、存储织起一张‘安全防护网’。”华鲲振宇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成果目前已应用于金融、交通等重点行业,实现超6亿元的销售收入,未来还将进行核心技术的迭代升级,扩大产品生态适配范围,持续探索场景化落地应用。

这样成功揭榜的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技术创新项目,四川已有62个。根植于企业的产业创新,突破了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短板和重点瓶颈,大大提升了产业基础能力。

“‘十四五’以来,四川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孵化创新主体,加速推动成果转化,培育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19家、数量居西部第一,布局建设1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94家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其中16家中试平台入选国家培育名单。

将目光投向“四川造”大国重器——运-20、C919大飞机机头实现批量交付,世界首个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研制成功,全链首台“四川造”高端装备盾构机“川山甲1号”下线,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顺利运行,全国首套脑控外骨骼机器人正式发布,全球首个用于治疗肺癌的抗体偶联药物“佳泰莱”成功获批……

不难发现,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等优势产业之外,四川的新质生产力已在量子科技、脑机接口等新领域蓬勃发展。

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搬运内齿圈等汽车零部件,手术机器人在医院“上岗”巧施“绣花针”……作为四川机器人产业新赛道的首批“赛手”,绵阳市79家机器人企业2024年产值超25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30亿元,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凸显。

2024年,四川确定包括人工智能、绿色氢能、生物技术等在内的25条产业新赛道,迎来成都、绵阳等多地的首批“赛手”。“十四五”以来,四川加快培育机器人、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以及第六代移动通信(6G)、量子科技、元宇宙等未来产业,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无人机等重点领域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全省高技术制造业营收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2.6%、较“十三五”末提高3.3个百分点。

前不久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四川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连续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四川产业的“新”引力,还将继续提升。

看增量

向智能绿色转型,优化发展环境

“随着产能从每年1万吨快速拓展至每年5万吨,如何确保生产过程的一致性、稳定性和产品品质,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这是四川新锂想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四川新锂想)相关负责人在一场活动上表达的困惑。

2024年,依托工业互联网系统建设,这家企业开启了工厂的“全面信息化”,以物联网为基础、以工序数据模型为核心,建立批次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全流程追溯。未来,该企业希望建设一个面向智能化的未来工厂,构建起高效、柔性、可靠且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四川新锂想并不是孤例。“十四五”以来,四川深入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近两年通过集中攻坚,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提升20个百分点以上,计划在2027年底实现全覆盖。同时,智能制造加快推进,打造全国“数字领航”企业5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1个、国家5G工厂48个,建成数字化车间1200余个。成都、宜宾、绵阳、德阳分别入选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当智能绿色转型为企业发展注入动能,企业生长壮大的土壤也越来越肥沃。近年来,四川加快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精准发力纾困解难,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开通企业诉求服务平台和96999服务专线,建成运营省市县三级“企业之家”服务体系。特别是加强企业要素保障,常态化开展融资对接、“融雪行动”产融对接市州行,以及“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等活动,提质扩面“天府制惠贷”“天府园保贷”等金融创新产品。“十四五”以来,制造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长约12%。

9月,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医药健康专场活动举办后,成都可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可恩生物)获得中国民生银行成都分行的4000万元授信支持,并与多家基金进一步对接洽谈。

成立于2018年的可恩生物,多款涉及结核病诊断及预防、膀胱癌术后治疗的生物制品正在临床三期研究阶段,离正式上市还差“临门一脚”。“相关疾病的临床需求旺盛,但生物制品赛道比较‘小众’,产品研发和推广并不容易,急需资金注入‘源头活水’。”可恩生物综合部总监张雪莹坦言,政府的牵线搭桥,民生银行等投融资机构的多元金融服务,有效拓宽了企业的投融资渠道,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四川还在大力推动工业企业“上规、上市、上榜、上云”。截至今年9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99万家,A股上市工业企业134家,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86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29家、世界500强企业3户、上云企业43万家。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五五”期间,将坚持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实施大规模新型技术改造,加快推动“AI+工业”,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加快形成体现四川特色、服务国家大局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附件
关联稿件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二街269号 邮编:610094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2 蜀ICP备12032651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

智能问答

便民日历

新媒体矩阵

四川省国资委
国资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