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 |

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专区
从“新”出发!重塑自然资源新生态
来源:自然资源投资集团            时间:2025年01月02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纳木措科考钻探达到510.2米;主导建设四川省矿山大模型整体成果位列全国前列;创新运用“天空地一体化三查体系”“组网式多参数立体联合探测”“地质灾害应急大模型”等新技术、新方法大幅度提升四川省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锚定科技型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自然资源领域国有资本投资的主体定位,不断向新求变、以质图强、锐意进取。

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下属矿勘集团参与“纳木错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01创新驱动 从“新”出发

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在创新中奋楫扬帆,一项项“从无到有、从断到连,从繁到简,从散到集”的新技术、新模式诞生。

2023年5月23日,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与中国稀土集团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四川将稀土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创新优势转化为四川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引擎。一年来,双方“牵手”实现了科研成果落地,又催生出一系列新成果。以大陆槽稀土矿为“支点”,通过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实现“一矿变三矿”,稀土回收率由最初的不到20%提高至65%;稀土短流程、清洁、高效分选和萤石、锶钡资源综合利用新型药剂和成套关键技术构建起绿色、高效的稀土及伴生资源加工体系。

在该集团“一号工程”攀枝花红格南矿项目中,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创新运用就矿找矿理论和三位一体找矿预测方法,精细预测采矿权深部找矿有利部位,新增资源量规模达到大型;运用单管双动钻探技术,实现在复杂地层条件下固体岩心钻单日进尺最高达140米,岩心采取率98%以上。该集团聚焦开发建设全链条应用场景,加快构建人工智能矿山大模型,创新打造智慧矿山多模态技术。

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一号工程”红格南矿。(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在甘肃瓜州铜矿普查中,创新运用视电阻率和充电率的联合处理技术,实现对300米内浅铜矿的探测目标;“四川盆地渝西区块足201—足203井区广域电磁法勘查”填补国内页岩气资源地球物理勘查空白并在四川凉山、青藏高原等地取得显著成效。

除此之外,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该集团研发的AEM-B3型航空电磁装备及成套技术被广泛运用;“基于地下水渗流引发滑坡的预警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技术在大幅降低滑坡灾害发生概率的同时为滑坡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高应力条件下隧道智能化施工及岩爆风险预警技术”提供了解决岩爆灾害被动防控新方法。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不断提升“人防+技防”总体水平,2023年以来在雅江、宣汉和马尔康等地共实现14次精准预警并成功避险。

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已先后获得省部级(行业)奖励114项,拥有知识产权100余项;创设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3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后创新实践基地及10个人才创新工作室。仅2024年该集团就投入经费上亿元,组织下属单位实施科技项目48项,为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

四川自然资源科创空间产业园区效果图。(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02以“新”护耕 向“实”前行

冬日的仁寿县富加镇金钟村经过整理后的土地一眼望不到头。巴蜀大地,新质生产力正成为耕地保护的强大力量,为守护土地注入创新活力与科技支撑。

走进仁寿金钟项目区,这片良田,在一年多以前,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都是撂荒地。

2023年1月5日,仁寿县与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所属土地集团签订仁寿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决心将一片缺水的荒地改造成为水田。

该土地集团创新技术手段在仁寿实现表土剥离,700亩撂荒地复垦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良田,耕地质量平均提升2个等级;因地制宜创新实施“一台丘底有水田、二台半丘有良田、三台丘顶有风光”的“三台共生模式”,坚持生态优先,最大限度保留原始农村风貌,留住乡愁,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

在凉山州冕宁县彝海镇曹古村,半年多时间,村民俄觉六基见证了家门口的农田之变,小田变大田,破碎变连片。放眼“天府第二粮仓”安宁河流域,该土地集团已经实施4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模达2万亩。

新质生产力正在让传统的耕地守护模式发生深刻变革,而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已然提前布局,不断加大耕地保护创新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动耕地保护技术创新应用,聚焦土壤质量提升与生态修复领域,聚焦耕地高效开发利用及数智监测领域,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与国内一流科研院校合作,筹建四川省耕地保护创新中心。同时,该集团不断延伸产业链,拓展业务范围,积极探索“土地综合整治+”后价值链开发,以项目为载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延长土地综合整治的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劲的内生动力。

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土地集团凉山州冕宁县彝海镇曹古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03“新质”奔涌 逐浪新赛道

四川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将科技成果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中。

2023年9月26日,四川自然资源科创空间产业园区项目落户四川天府新区,项目投资10亿元,占地面积60亩。

2024年5月31日,四川自然资源投资集团重庆总部正式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与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开展全方位合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11月,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四川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公司、成都丝路重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资源能源基金合伙协议。资源能源基金的设立,将有效整合四川省资源能源产业投资平台,打通产业链投资梗阻,释放投资空间,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助力四川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向纵深推进。

全国首届“最美地质队员”徐志明(右)在野外指导战略找矿。(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据悉,未来,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将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建设等重大机遇,深入开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面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和四川省地勘单位改革,锚定“1233”战略定位,落实“2468”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围绕主责主业激活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夯实新质生产力产业支撑、塑造新质生产力良好生态,在保障自然资源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从“新”出发!重塑自然资源新生态

来源:自然资源投资集团 时间:2025年01月02日

纳木措科考钻探达到510.2米;主导建设四川省矿山大模型整体成果位列全国前列;创新运用“天空地一体化三查体系”“组网式多参数立体联合探测”“地质灾害应急大模型”等新技术、新方法大幅度提升四川省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锚定科技型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自然资源领域国有资本投资的主体定位,不断向新求变、以质图强、锐意进取。

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下属矿勘集团参与“纳木错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01创新驱动 从“新”出发

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在创新中奋楫扬帆,一项项“从无到有、从断到连,从繁到简,从散到集”的新技术、新模式诞生。

2023年5月23日,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与中国稀土集团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四川将稀土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创新优势转化为四川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引擎。一年来,双方“牵手”实现了科研成果落地,又催生出一系列新成果。以大陆槽稀土矿为“支点”,通过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实现“一矿变三矿”,稀土回收率由最初的不到20%提高至65%;稀土短流程、清洁、高效分选和萤石、锶钡资源综合利用新型药剂和成套关键技术构建起绿色、高效的稀土及伴生资源加工体系。

在该集团“一号工程”攀枝花红格南矿项目中,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创新运用就矿找矿理论和三位一体找矿预测方法,精细预测采矿权深部找矿有利部位,新增资源量规模达到大型;运用单管双动钻探技术,实现在复杂地层条件下固体岩心钻单日进尺最高达140米,岩心采取率98%以上。该集团聚焦开发建设全链条应用场景,加快构建人工智能矿山大模型,创新打造智慧矿山多模态技术。

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一号工程”红格南矿。(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在甘肃瓜州铜矿普查中,创新运用视电阻率和充电率的联合处理技术,实现对300米内浅铜矿的探测目标;“四川盆地渝西区块足201—足203井区广域电磁法勘查”填补国内页岩气资源地球物理勘查空白并在四川凉山、青藏高原等地取得显著成效。

除此之外,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该集团研发的AEM-B3型航空电磁装备及成套技术被广泛运用;“基于地下水渗流引发滑坡的预警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技术在大幅降低滑坡灾害发生概率的同时为滑坡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高应力条件下隧道智能化施工及岩爆风险预警技术”提供了解决岩爆灾害被动防控新方法。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不断提升“人防+技防”总体水平,2023年以来在雅江、宣汉和马尔康等地共实现14次精准预警并成功避险。

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已先后获得省部级(行业)奖励114项,拥有知识产权100余项;创设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3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后创新实践基地及10个人才创新工作室。仅2024年该集团就投入经费上亿元,组织下属单位实施科技项目48项,为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

四川自然资源科创空间产业园区效果图。(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02以“新”护耕 向“实”前行

冬日的仁寿县富加镇金钟村经过整理后的土地一眼望不到头。巴蜀大地,新质生产力正成为耕地保护的强大力量,为守护土地注入创新活力与科技支撑。

走进仁寿金钟项目区,这片良田,在一年多以前,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都是撂荒地。

2023年1月5日,仁寿县与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所属土地集团签订仁寿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决心将一片缺水的荒地改造成为水田。

该土地集团创新技术手段在仁寿实现表土剥离,700亩撂荒地复垦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良田,耕地质量平均提升2个等级;因地制宜创新实施“一台丘底有水田、二台半丘有良田、三台丘顶有风光”的“三台共生模式”,坚持生态优先,最大限度保留原始农村风貌,留住乡愁,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

在凉山州冕宁县彝海镇曹古村,半年多时间,村民俄觉六基见证了家门口的农田之变,小田变大田,破碎变连片。放眼“天府第二粮仓”安宁河流域,该土地集团已经实施4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模达2万亩。

新质生产力正在让传统的耕地守护模式发生深刻变革,而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已然提前布局,不断加大耕地保护创新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动耕地保护技术创新应用,聚焦土壤质量提升与生态修复领域,聚焦耕地高效开发利用及数智监测领域,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与国内一流科研院校合作,筹建四川省耕地保护创新中心。同时,该集团不断延伸产业链,拓展业务范围,积极探索“土地综合整治+”后价值链开发,以项目为载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延长土地综合整治的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劲的内生动力。

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土地集团凉山州冕宁县彝海镇曹古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03“新质”奔涌 逐浪新赛道

四川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将科技成果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中。

2023年9月26日,四川自然资源科创空间产业园区项目落户四川天府新区,项目投资10亿元,占地面积60亩。

2024年5月31日,四川自然资源投资集团重庆总部正式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与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开展全方位合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11月,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四川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公司、成都丝路重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资源能源基金合伙协议。资源能源基金的设立,将有效整合四川省资源能源产业投资平台,打通产业链投资梗阻,释放投资空间,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助力四川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向纵深推进。

全国首届“最美地质队员”徐志明(右)在野外指导战略找矿。(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据悉,未来,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将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建设等重大机遇,深入开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面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和四川省地勘单位改革,锚定“1233”战略定位,落实“2468”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围绕主责主业激活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夯实新质生产力产业支撑、塑造新质生产力良好生态,在保障自然资源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附件
关联稿件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二街269号 邮编:610094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2 蜀ICP备12032651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

智能问答

微信/微博

微信

微博

新媒体矩阵

国资国企
在线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