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服务日历

|

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 |

网站支持IPV6

便民服务日历 智能问答 长者专区
良田沃野绘“丰”景:看四川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如何“绣花”蓬安高标准农田
来源:宣传工作处            时间:2025年11月21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近日,作为全国首批、四川省唯一整县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四川蓬安的丘区大地上一派丰收景象——43.85万亩试点建设任务已基本完工34万亩新建及改造提升的农田实现“散田变整田、瘦土变肥土”,2025年小春粮油总产超11万吨,示范区亩均增产10%以上

这场历时两年多的“农田革命”,不仅让昔日“靠天吃饭”的丘陵地块蜕变为“旱能灌、涝能排”的丰产田,更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生动实践,为全国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蓬安方案”。

四川新闻联播报道

聚力协同创新:

多方联动跑出“加速度”

2023年8月,四川资源集团旗下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标蓬安县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总承包项目,总投资约19亿元,覆盖全县21个乡镇、237个村。

“每天统筹600余台机械、97支施工队伍、1800余名人员同步施工,提前介入设计环节吸纳农户意见,确保建一块、成一块。”核西南院项目负责人介绍。为保障项目高效推进,项目将“提前介入、多方沟通”作为核心工作举措,针对田块整治、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地力提升、智慧农场等14项建设内容,提前参与设计环节,与业主深入对接土地流转、作物种植、农机作业等需求。

在组织保障上,蓬安建立县、乡、村、国企、群众“五位一体”推进体系,县乡两级党委主要领导挂帅指挥部,17个项目党组织、28个村级片区党委扎根建设一线,推行“日调度、周会商、月考评”机制;在质量管控上,落实自检、交叉检查、项目部检查“三检”机制,推行“样板先行”制度,每个结构物先建样板再全面施工,累计完成各类隐患整改518处,让每一寸农田都经得起检验。

破题丘陵之困:

分类施策改出“高产田”

“过去‘巴掌田’连拖拉机都进不来,现在田成方、路相通,无人机3小时就能完成500亩施肥!”站在罗家镇泥巴寺村的田埂上,村党支部书记指着眼前规整的千亩良田感慨道。蓬安属典型丘陵地貌,田块细碎、基础设施薄弱曾是制约农业现代化的“老大难”。针对地形复杂、田块零散的难题,项目团队因地制宜实施“小并大、陡变平、弯改直”整治模式。

在平坝连片区,项目团队推行“改小并大”,将零散地块整合为连片田块,配套建设4米宽产业道与2.5米宽生产道,河舒镇小板桥村千亩“补丁田”就此蜕变为“棋盘式”高标准农田,灌溉、施肥、打药实现全程智能化;在浅丘坡台地,聚焦“宜机化+高效灌溉”,顺着地势修建蜿蜒水渠,既保留丘陵特色,又破解“机器进不去、浇水不均匀”痛点——泥巴寺村100余亩沿河坡地改造后,成为“油玉轮作田”,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斤,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13%。

截至目前,蓬安已完成土壤改良13.2万亩,农田地力水平平均提升1个等级,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78.3%,彻底改写了丘陵地区“靠天吃饭”的耕种历史。

动态守护:

党建引领护航“安心田”

党建引领更成为建设“红色引擎”。蓬安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党建深度融合,推广“项目党支部+项目部”模式,支部党员兼任“田管家”,定期巡查田埂、灌溉管网等关键部位。2023年12月交付第一批土地以来,每逢汛期、干旱等极端气候或农忙季节土地高强度使用后,项目党员干部第一时间排查田埂、灌溉管网、排水系统等关键部位隐患,针对土壤肥力变化、田块平整度变化、设施损耗等快速开展应急处置整改,最大限度查漏纠偏,河舒镇仅用5个月就完成2183亩土地平整,配套建设田间道路16公里,实现“春耕不耽误、建设不停步”。

释放综合效益:

粮安民富绘就“振兴图”

“土地流转后,我不仅能拿到租金,在合作社务工每年还能增收1万多元!”睦坝镇武胜村村民成照全的获得感,是蓬安高标准农田建设“粮安与民富双赢”的生动写照。如今的蓬安,高标准农田不仅是“丰产田”,更成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源”。

在粮食安全层面,蓬安通过“统一农作物品种布局、统一生产资料采供、统一农艺栽培措施、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农产品收储”的“五统一”模式,推动粮油复合种植,2025年带动全县小春粮油总产超11万吨,实现亩均粮食增产15%、节本增收400余元,实现“良田粮用”;在农民增收层面,土地流转率超81%,15个经营主体参与园区经营,常年务工人数超300人,村集体经济通过土地托管、入股分红实现增收;在产业融合层面,睦坝镇依托万亩高标准农田举办油菜花赏花季,打造“赏花+娱乐+美食”消费场景,推动农旅融合,撬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零散田”到“丰产田”,从“种粮难”到“种好粮”,蓬安的实践不仅落实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更以“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民增收”的生动图景,为全国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四川资源集团核西南院通过在蓬安项目的成功实践,不仅实现了计划工期刚过半、43.85万亩试点建设任务已基本完工的佳绩,更交出了一份“田增粮、民增收”的亮眼答卷。

如今,这片丘区大地上,高标准农田正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书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答卷。

良田沃野绘“丰”景:看四川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如何“绣花”蓬安高标准农田

来源:宣传工作处 时间:2025年11月21日

近日,作为全国首批、四川省唯一整县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四川蓬安的丘区大地上一派丰收景象——43.85万亩试点建设任务已基本完工34万亩新建及改造提升的农田实现“散田变整田、瘦土变肥土”,2025年小春粮油总产超11万吨,示范区亩均增产10%以上

这场历时两年多的“农田革命”,不仅让昔日“靠天吃饭”的丘陵地块蜕变为“旱能灌、涝能排”的丰产田,更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生动实践,为全国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蓬安方案”。

四川新闻联播报道

聚力协同创新:

多方联动跑出“加速度”

2023年8月,四川资源集团旗下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标蓬安县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总承包项目,总投资约19亿元,覆盖全县21个乡镇、237个村。

“每天统筹600余台机械、97支施工队伍、1800余名人员同步施工,提前介入设计环节吸纳农户意见,确保建一块、成一块。”核西南院项目负责人介绍。为保障项目高效推进,项目将“提前介入、多方沟通”作为核心工作举措,针对田块整治、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地力提升、智慧农场等14项建设内容,提前参与设计环节,与业主深入对接土地流转、作物种植、农机作业等需求。

在组织保障上,蓬安建立县、乡、村、国企、群众“五位一体”推进体系,县乡两级党委主要领导挂帅指挥部,17个项目党组织、28个村级片区党委扎根建设一线,推行“日调度、周会商、月考评”机制;在质量管控上,落实自检、交叉检查、项目部检查“三检”机制,推行“样板先行”制度,每个结构物先建样板再全面施工,累计完成各类隐患整改518处,让每一寸农田都经得起检验。

破题丘陵之困:

分类施策改出“高产田”

“过去‘巴掌田’连拖拉机都进不来,现在田成方、路相通,无人机3小时就能完成500亩施肥!”站在罗家镇泥巴寺村的田埂上,村党支部书记指着眼前规整的千亩良田感慨道。蓬安属典型丘陵地貌,田块细碎、基础设施薄弱曾是制约农业现代化的“老大难”。针对地形复杂、田块零散的难题,项目团队因地制宜实施“小并大、陡变平、弯改直”整治模式。

在平坝连片区,项目团队推行“改小并大”,将零散地块整合为连片田块,配套建设4米宽产业道与2.5米宽生产道,河舒镇小板桥村千亩“补丁田”就此蜕变为“棋盘式”高标准农田,灌溉、施肥、打药实现全程智能化;在浅丘坡台地,聚焦“宜机化+高效灌溉”,顺着地势修建蜿蜒水渠,既保留丘陵特色,又破解“机器进不去、浇水不均匀”痛点——泥巴寺村100余亩沿河坡地改造后,成为“油玉轮作田”,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斤,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13%。

截至目前,蓬安已完成土壤改良13.2万亩,农田地力水平平均提升1个等级,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78.3%,彻底改写了丘陵地区“靠天吃饭”的耕种历史。

动态守护:

党建引领护航“安心田”

党建引领更成为建设“红色引擎”。蓬安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党建深度融合,推广“项目党支部+项目部”模式,支部党员兼任“田管家”,定期巡查田埂、灌溉管网等关键部位。2023年12月交付第一批土地以来,每逢汛期、干旱等极端气候或农忙季节土地高强度使用后,项目党员干部第一时间排查田埂、灌溉管网、排水系统等关键部位隐患,针对土壤肥力变化、田块平整度变化、设施损耗等快速开展应急处置整改,最大限度查漏纠偏,河舒镇仅用5个月就完成2183亩土地平整,配套建设田间道路16公里,实现“春耕不耽误、建设不停步”。

释放综合效益:

粮安民富绘就“振兴图”

“土地流转后,我不仅能拿到租金,在合作社务工每年还能增收1万多元!”睦坝镇武胜村村民成照全的获得感,是蓬安高标准农田建设“粮安与民富双赢”的生动写照。如今的蓬安,高标准农田不仅是“丰产田”,更成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源”。

在粮食安全层面,蓬安通过“统一农作物品种布局、统一生产资料采供、统一农艺栽培措施、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农产品收储”的“五统一”模式,推动粮油复合种植,2025年带动全县小春粮油总产超11万吨,实现亩均粮食增产15%、节本增收400余元,实现“良田粮用”;在农民增收层面,土地流转率超81%,15个经营主体参与园区经营,常年务工人数超300人,村集体经济通过土地托管、入股分红实现增收;在产业融合层面,睦坝镇依托万亩高标准农田举办油菜花赏花季,打造“赏花+娱乐+美食”消费场景,推动农旅融合,撬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零散田”到“丰产田”,从“种粮难”到“种好粮”,蓬安的实践不仅落实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更以“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民增收”的生动图景,为全国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四川资源集团核西南院通过在蓬安项目的成功实践,不仅实现了计划工期刚过半、43.85万亩试点建设任务已基本完工的佳绩,更交出了一份“田增粮、民增收”的亮眼答卷。

如今,这片丘区大地上,高标准农田正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书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答卷。

附件
关联稿件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二街269号 邮编:610094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2 蜀ICP备12032651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

智能问答

便民日历

新媒体矩阵

四川省国资委
国资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