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 |

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专区
四川新闻联播丨四川: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
来源:四川新闻联播            时间:2025年07月28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考察时指出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牢记嘱托,接续奋斗,我省一方面加快建设技术创新中心,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一方面加大布局中试研发平台,让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

加快建设技术创新中心 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日前,我省5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涉及核医学装备、固态酿造等领域。其中,由东方电气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四川省能源装备数智化技术创新中心就是其中的一家。中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让电厂运行变得更“聪明”。

四川省能源装备数智化技术创新中心高级工程师 肖文静:我们中心打造了智慧机组三维可视化应用平台、发电设备大数据分析平台以及数字孪生系统,并且,我们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上线了状态评估、诊断预警、能效分析等功能。有了我们这个“智慧大脑”,可以大幅度提升电厂的运行管理水平。

近年来,我国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不断升级,智慧机组、智慧电厂也在快速发展。未来,中心将依托他们多年来在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方面的技术积累和数据储备,开发更多的能源大模型,打造AI+能源应用场景,推动能源装备数智化转型。

四川省能源装备数智化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唐健:目前,我们中心已经构建了包括工艺自动生产、多模态质检等5个行业模型、11个智能体。接下来,我们将推进这些人工智能技术在四川乃至全国的能源装备上面应用,进一步推动我们的高端能源装备往清洁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据了解,新组建的这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由行业龙头企业、科技型领军企业牵头,所涉及的领域创新优势突出,行业带动力强。计划到2027年,我省将建设20个左右的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攻关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产出更多的科技成果。

加大布局中试研发平台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除了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上,四川也有新动作。前不久,我省聚焦“15+N”重点产业链,“上新”了24家省级中试研发平台,涉及大模型、智能终端、航空发动机、核能装备等细分领域。

记者 毕圆:这里是位于成都的四川省先进核能装备中试研发平台,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建造。我们可以看到,它拥有地震试验、辐照试验等仪器设备40余台套,整个面积比12个标准化足球场还要大,能够满足各类核能设备技术验证和中试熟化需求。

眼前的这个装置叫做地震试验台,它可以承载最重10吨的核电设备,对它们的抗震性能进行鉴定与分析,最大加速度达到9g,技术性能国际领先,能够完全满足三代核电的抗震鉴定要求。

四川省先进核能装备中试研发平台研究员 杜建勇:我们模拟的是在8度地震烈度下,核电站中子计数率仪在地震中的真实工作状态,以检验它在地震后是否损坏,包括结构是否完整,功能是否完好。核电安全级设备首台套出厂前,我们都要进行抗震试验,进一步保证我国的核电安全。

平台负责人王广金向我们介绍,他们已经为蒸汽发生器、安全系统、控制棒驱动机构等核电关键设备进行了中试验证,服务于华龙一号、玲龙一号等国之重器。

四川省先进核能装备中试研发平台负责人 王广金: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将中试研发平台向全社会开放,为高校、科研院所、中小企业的反应堆系统技术验证,关键设备的研发,提供中试验证和熟化服务。预计年度内将实现核能装备的产值超亿元,助力孵化技术和新产品不少于10项。

人工智能新品频出 创新沃土结出硕果

而成果落地转化顺不顺畅,作为创新主体,企业也有“发言权”。就在最近,我国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科大讯飞在成都发布了全球首款本地大模型智能办公本X5。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研发和设计是在位于成都成华区的总部基地完成的。

科大讯飞办公本产品总监 郭晓天:最大的特点就是我们是全球首款搭载了本地大模型进行处理的这样的一个办公本。可以在所有的场景当中无需联网,我的语音转写、翻译,所有东西全部都可以在本地进行完成。

此外,它还搭载了讯飞语音识别大模型,支持超200种方言免切换识别、8种外语互译及16大行业词库。未来,这个智能“翻译官”将成为你的办公好帮手。企业落户成都3年来,不仅诞生了像智能办公本这样的科技成果,还进行了产品迭代升级,而这些都源于四川活力满满的创新环境。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钟锟:咱们四川、咱们成都在设计方面的确有着非常好的人才的积淀。我们很多新品的设计其实都由四川的人才团队帮我们去完成,非常地给力。所以,这是一块创新的热土,这是一个能够孕育新产品、新设计的一个好的土壤。

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今年,我省还将加快推进前沿科技攻坚,深入实施6大科技专项,确保实现全年登记科技成果5400项以上。推广“线上科创通+线下科创岛”服务模式,打造特色应用示范场景100个以上。完善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确保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6万亿元,推动科技产业融合发展。

四川新闻联播丨四川: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

来源:四川新闻联播 时间:2025年07月28日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考察时指出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牢记嘱托,接续奋斗,我省一方面加快建设技术创新中心,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一方面加大布局中试研发平台,让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

加快建设技术创新中心 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日前,我省5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涉及核医学装备、固态酿造等领域。其中,由东方电气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四川省能源装备数智化技术创新中心就是其中的一家。中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让电厂运行变得更“聪明”。

四川省能源装备数智化技术创新中心高级工程师 肖文静:我们中心打造了智慧机组三维可视化应用平台、发电设备大数据分析平台以及数字孪生系统,并且,我们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上线了状态评估、诊断预警、能效分析等功能。有了我们这个“智慧大脑”,可以大幅度提升电厂的运行管理水平。

近年来,我国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不断升级,智慧机组、智慧电厂也在快速发展。未来,中心将依托他们多年来在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方面的技术积累和数据储备,开发更多的能源大模型,打造AI+能源应用场景,推动能源装备数智化转型。

四川省能源装备数智化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唐健:目前,我们中心已经构建了包括工艺自动生产、多模态质检等5个行业模型、11个智能体。接下来,我们将推进这些人工智能技术在四川乃至全国的能源装备上面应用,进一步推动我们的高端能源装备往清洁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据了解,新组建的这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由行业龙头企业、科技型领军企业牵头,所涉及的领域创新优势突出,行业带动力强。计划到2027年,我省将建设20个左右的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攻关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产出更多的科技成果。

加大布局中试研发平台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除了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上,四川也有新动作。前不久,我省聚焦“15+N”重点产业链,“上新”了24家省级中试研发平台,涉及大模型、智能终端、航空发动机、核能装备等细分领域。

记者 毕圆:这里是位于成都的四川省先进核能装备中试研发平台,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建造。我们可以看到,它拥有地震试验、辐照试验等仪器设备40余台套,整个面积比12个标准化足球场还要大,能够满足各类核能设备技术验证和中试熟化需求。

眼前的这个装置叫做地震试验台,它可以承载最重10吨的核电设备,对它们的抗震性能进行鉴定与分析,最大加速度达到9g,技术性能国际领先,能够完全满足三代核电的抗震鉴定要求。

四川省先进核能装备中试研发平台研究员 杜建勇:我们模拟的是在8度地震烈度下,核电站中子计数率仪在地震中的真实工作状态,以检验它在地震后是否损坏,包括结构是否完整,功能是否完好。核电安全级设备首台套出厂前,我们都要进行抗震试验,进一步保证我国的核电安全。

平台负责人王广金向我们介绍,他们已经为蒸汽发生器、安全系统、控制棒驱动机构等核电关键设备进行了中试验证,服务于华龙一号、玲龙一号等国之重器。

四川省先进核能装备中试研发平台负责人 王广金: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将中试研发平台向全社会开放,为高校、科研院所、中小企业的反应堆系统技术验证,关键设备的研发,提供中试验证和熟化服务。预计年度内将实现核能装备的产值超亿元,助力孵化技术和新产品不少于10项。

人工智能新品频出 创新沃土结出硕果

而成果落地转化顺不顺畅,作为创新主体,企业也有“发言权”。就在最近,我国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科大讯飞在成都发布了全球首款本地大模型智能办公本X5。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研发和设计是在位于成都成华区的总部基地完成的。

科大讯飞办公本产品总监 郭晓天:最大的特点就是我们是全球首款搭载了本地大模型进行处理的这样的一个办公本。可以在所有的场景当中无需联网,我的语音转写、翻译,所有东西全部都可以在本地进行完成。

此外,它还搭载了讯飞语音识别大模型,支持超200种方言免切换识别、8种外语互译及16大行业词库。未来,这个智能“翻译官”将成为你的办公好帮手。企业落户成都3年来,不仅诞生了像智能办公本这样的科技成果,还进行了产品迭代升级,而这些都源于四川活力满满的创新环境。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钟锟:咱们四川、咱们成都在设计方面的确有着非常好的人才的积淀。我们很多新品的设计其实都由四川的人才团队帮我们去完成,非常地给力。所以,这是一块创新的热土,这是一个能够孕育新产品、新设计的一个好的土壤。

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今年,我省还将加快推进前沿科技攻坚,深入实施6大科技专项,确保实现全年登记科技成果5400项以上。推广“线上科创通+线下科创岛”服务模式,打造特色应用示范场景100个以上。完善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确保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6万亿元,推动科技产业融合发展。

附件
关联稿件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二街269号 邮编:610094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2 蜀ICP备12032651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

智能问答

微信/微博

微信

微博

新媒体矩阵

四川省国资委
国资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