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服务日历

|

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 |

网站支持IPV6

便民服务日历 智能问答 长者专区
四川日报丨二次创业再出发 乘势而上推动川烟高质量发展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成都卷烟厂。

什邡卷烟厂。

□一川 (图片由四川中烟提供)

时间长河奔涌,征程波澜壮阔。2025年11月8日,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四川中烟)将迎来成立十周年的日子,全行业最年轻的省级工业企业交出“十年磨剑”的亮丽答卷。

回望来时路,在这条荆棘丛生、风雨兼程的路上,川烟人在绝境中谋变突围、在困顿中攻坚奋进、在挑战中勇毅前行,杀出“红海”、驶向“蓝海”、逆势发展,创造了享誉业界的佳绩——高端品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业务势头强劲,连续多年领跑市场,创新发展支撑有力,打造行业首个通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四级评估的工厂,牵头建成行业首家技术创新中心,公司税利总额、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等多项指标在十年间实现翻番,连续7年登榜“四川企业100强”。

历史烛照现实,启迪未来。在“十四五”收官之际,站在新十年的起点,四川中烟吹响“二次创业再出发”的号角,辩证把握当前发展形势,谋划实施“三大战略任务”,乘势而上推动川烟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贡献更大力量。

思想再凝聚

把握机遇启新程

那些曾经走过的路,镌刻着奋斗的印记,沉淀出发展的智慧。今年以来,四川中烟围绕“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主题开展大调研大讨论,每次会议、座谈和走访,都谈历史、说现状、谋对策,为的是凝心聚力开创发展新局面。

2015年11月8日,四川中烟成立。那时,增长速度回落、工商库存增加、结构空间变窄、需求拐点逼近等行业难题愈发凸显,叠加自身产品缺乏竞争力、设备大量闲置等困难,新生的四川中烟不得不面临生存“拷问”。川烟人没有踟蹰不前、没有选择“躺平”,而是拧成“一股绳”,为“脱困”而战,“全员营销”的拼劲至今令参与者心潮澎湃。

“走出泥泞攀上高峰,关键在于坚持党建引领,把准发展方向。”四川中烟主要负责人说,这些年企业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创新打造“雁行宽窄”党建品牌,以党建带工建、党建促团建,广泛开展联建共创、群众创新等活动,选树标杆支部、劳模工匠、巾帼标兵等先进典型,凝聚人心,激活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打赢了“翻身仗”。

人心就是力量。四川中烟的发展基础和支撑条件已今非昔比,但如果不能保持锐意进取、拼搏奋进的精神,一味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小成即满、小富即安,再好的蓝图也难以变成实景。

思想再凝聚,在于客观分析当前发展形势,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从全行业看,正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掣肘,存量竞争进一步加剧。从自身看,十年来四川中烟走过转方式、调状态的阵痛期,进入优布局、提质量的成长期,主要经济指标难以像过去那样保持高速增长,发展后劲不足仍是最大的现实困境。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二次创业”关乎企业发展的前途命运和全体职工的切身利益,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思想再凝聚,在于精准研判未来战略机遇,坚定发展信心、决心。四川中烟的发展根植于巴蜀大地,四川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在此交汇叠加,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加快聚集,加之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为四川中烟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区位优势、市场潜力三重利好,以及“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因素,必须倍加珍惜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练好内功强根基、坚定前行谋突破,厚积薄发实现高质量发展。

思想再凝聚,在于充分认识自身独特优势,筑牢求变底气、骨气。既不盲目乐观高估发展水平,也不妄自菲薄低估自身实力。四川中烟是行业唯一一家生产全品类烟草制品的工业企业,高端品牌在省内外的认可度和知名度不断增强,还拥有结构合理、各有所长的领导班子,以及本领高强的工匠大师、素质一流的科研人才和能吃苦、肯奋斗的职工队伍,这些都是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四川中烟谋划提出“二次创业再出发”的“三大战略任务”,坚定不移“强化高端引领”,持之以恒深耕高端市场,持续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以高端引领带动公司向更高水平发展;坚定不移“讲好雪茄故事”,围绕做强什邡特色优势产业,助力当地打造“雪茄之都”;坚定不移“努力进位争先”,以“跳起摸高”的勇气魄力,盯着排头干、朝着先进赶,以全体干部职工的“小进步”推动实现公司发展的“大提速”。

品牌再认识

全力以赴育新品树标杆

十年砥砺奋进,打造高端品牌是四川中烟的战略举措。一款融入哲学思维的高端卷烟品牌从零起步、异军突起,成为提升企业发展质效的强大引擎。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在四川中烟看来,高端产品是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在市场中扮演着引领者角色,对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空间拓展甚至产业升级,都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

提供好产品,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在产品结构中,具有地域特色和鲜明辨识度的高端品类目前依然不足,举足轻重的“大单品”市场占有率仍有提升空间。变短板为跳板,这两年四川中烟积极融入行业“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战略,坚持守正创新优化品规布局,突出差异化竞争,着力培育风格特征突出、消费满足度高的全新品牌价值标杆,进一步增强行业话语权。今年以来,一款借四川文旅融合东风、以国宝熊猫为IP的高端品类快速成势、奋起直追,取得不错的市场反响。

市场认不认,终究看能不能把品质锻造成“硬通货”。这是四川中烟十年发展收获的经验和启示。川烟人从不掩饰当年的窘迫:2016年制丝优质品率80%,卷制包装优质品率70%左右,与行业先进存在明显距离。对此,四川中烟制定实施优质优产工作推进方案,针对性补齐相应环节短板弱项,用不到一年时间将制丝优质品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卷制包装优质品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

那些经过市场与时间验证的好做法沿用至今。四川中烟在发展中始终追求“三零”目标——产品质量零投诉、物资采购零报废、工作质量零差错;生产过程遵循“三不”原则——不合格原料不投产,不合格半成品不进入下一道工序,不合格产品不出厂,全面筑牢质量控制制度“防火墙”。

通过新技术的使用,不断提升品质标准的上限。四川中烟持续修订产品技术标准、质量判定标准,把产品质量优质品判定标准从970分提高到985分,目前公司产品的优质品率稳定在99%以上,近年来在行业质量抽检中,旗下9款产品先后15次排名第一,产品关键指标保持行业领先。

品质追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起步二次创业,川烟人又一次把“推动产品品质再提升”摆在重要位置,深入推进“高质精品工程”,加大“产品设计、物资供应、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全流程风险管控力度,抓好关键节点质量风险识别和重点环节检查,严格执行感官质量三级管控机制,用实际行动持续赢得行业尊重和消费者喜爱。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产品不仅要靠品质立身,更离不开有影响力的品牌作支撑。四川中烟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开展宽窄哲学研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将哲学理念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各领域,为企业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寻觅到源头活水,提升了产品的“软实力”。

深耕天府文化沃土,公司召开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暨新品发布会、“清风揽明月·宽窄寄平生”文化思享会、2025宽窄文化体系建设研讨会,全力打造立体化传播矩阵,持续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与赋能,助力四川中烟在今年第五次通过“全国文明单位”复查验收。

“二次创业再出发”,川烟人对软实力建设再次作出系统谋划部署,将新品培育与品牌塑造深度融合,创造性转化文化基因,形成更有辨识度和触达面的文化表达,结出更多以文促兴、以文润心的丰硕成果。

创新再深化

谱写科技强企的时代新曲

2025年初,四川中烟召开科技创新暨创新驱动再出发大会,对科技创新下一步重点工作作出部署,彰显了企业在新征程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心。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经过十年发展,四川中烟初步形成金字塔式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既有头部引领,又有腰部支撑,还有扎实的底部基础。

以创新“头部”为例,烟草行业雪茄烟技术创新中心是行业首个技术创新中心,与烟草行业雪茄发酵工艺重点实验室、厅市共建国产雪茄烟叶工业高效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雪茄国际联合实验室共同组成国产雪茄技术创新矩阵。

实践证明,科技创新是制胜未来的“关键变量”。“十四五”期间,四川中烟共有6项成果获行业科技奖励,发表SCI和EI论文29篇,授权专利近800件。其中,微生物发酵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超低焦油技术顺利攻关,高阻隔纳米涂层技术获得专利,在行业首创“一棒双芯”技术,有效突破“降焦增香”技术瓶颈。

立足新阶段新任务,聚焦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四川中烟构建崭新的“1+6+N”卷烟产品技术攻关体系,朝着“科技强企”目标奋力挺进。

“1”是以产品研发维护为核心的产品技术集成创新平台,这是产品创新的中枢系统、各专业领域围绕“公转”的核心;“6”是提供产品支撑技术的联合研究室,是一个跨部门融合创新的载体;“N”则是可以持续扩展的“专精尖”博士基础研究室,为产品技术创新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创新进入攻坚期,面对众多难啃的“硬骨头”,就要靠改革添活力。四川中烟重新定义技术中心的职能,将过去作为职能部门存在的技术中心定义为一个大的产品部,把整个公司分散的科研资源整合起来注入新的技术中心,打破原有的职能边界,打通各自为战的痛点堵点,确保各方力量围绕产品技术聚力攻坚。

在具体实践中,围绕“一品一技”目标,可以自下而上将技术输入产品,也可以由上而下根据产品所需匹配技术支撑。比如,博士基础研究室将自主研发的具有前瞻性的成果,转交给联合研究室(包装材料联合研究室、“三纸一棒”联合研究室、特色工艺联合研究室、原料技术联合研究室、卷烟调香联合研究室、卷烟生物发酵联合研究室),后者像是“中试平台”,可进一步推动成果向产品端转化输出,使技术与产品实现无缝对接,从而实现科技“可感可知”。

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人。四川中烟一手抓人才引进培养,搭台子、架梯子、压担子,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行业学科带头人、四川技能大师等杰出人才竞相涌现;一手抓“爱才惜才”浓厚氛围营造,为人才“松绑”,赋予其更大的科研自主权与创新弹性空间,让他们把更多精力和智慧用在创新创造上。近年来,仅烟草行业雪茄发酵工艺重点实验室一个创新平台,就依托科研项目独立培养出1名“双学带”——行业学科带头人和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名正高级职称人员、7名高级职称人员,与高校联合培养4名博士、3名硕士。

管理再精益

打造现代化一流企业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浪潮奔涌,深刻改变生产方式和企业治理方式。烟草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的代表,向“数”而行、向“新”求质,悄然间进行着向现代一流企业转型的变革。

“二次创业再出发”,四川中烟以建设“数字川烟”为目标,明确“向数实融合转、向新技术应用转、向数据驱动转、向智能化转”的主攻方向,全力推动整体数字化能力进入行业第一方阵,智能制造综合实力达到行业头部水平。

四川中烟旗下工厂已在探路中尝到“甜头”。成都卷烟厂卷包车间内,数字孪生大屏实时更新,24台卷包机组运行数据一目了然,维护保养提前预警,大幅降低设备故障率。什邡卷烟厂制丝车间里,“5G+”机器视觉检测设备如火眼金睛般查物料,发现原料烟包出现不合格品时会自动报警拦截,检测覆盖率达100%。绵阳卷烟搭建“现场执行、车间管理、工厂运营”三层驾驶舱,打通数字车间平台与各业务系统数据链路。西昌卷烟厂打造“生产中控+现场终端+移动应用”交互形态,让生产现场管理更加高效便捷。长城雪茄厂推出“雪茄区块链溯源应用”,将生产数据上链至区块链,为产品品质信誉加上“数字保险”。

从一点到一面,由试点到推广。四川中烟着力构建“云+中台+工业互联网”的“新数基”技术架构体系,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沉淀可复用的模型、组件和工业App等数字资产70余项,成功将设备数字孪生工业App复用到旗下5家工厂,新模式应用部署的时长由过去的1周缩短至3小时,实施成本降低90%,初步探索出一套工业数字资产有效复用的可行模式。

“看数、用数、治数”的变革,拓展出精益管理的新空间。所谓“精益管理”,就是以消除流程浪费、优化资源配置为核心,通过精细化管控、持续化改进,最终实现降本、增效、提质。

生产决策更精明。在智慧决策运营中心上线的“新型数仓”,不仅通过8个数字大屏、58个数据看板,实时可视化呈现关键生产数据,还能自动生成并推送15类文字分析报告、154套统计报表,赋能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让生产决策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驱动”,决策更精准、更高效。

质量管控更精细。依托供应链云批次系统,全面提升“原辅料入厂一生产加工一成品出厂”全链条溯源能力,目前19个品规实现“包级”追溯,对市场反馈问题的响应时间从8个小时缩短至30分钟,处置效率倍增。

市场营销更精准。智能营销平台搭建了18种监测模型,及时预警市场异动,帮助一线工作人员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此外,能源管理系统监测全公司500余台设备能耗情况,辅助优化能源管控策略;计划管理数字化工具整合多源指标数据,税利测算业务“即点即用”,准确率达98%;智能财务平台每年可为业务部门节省1万多个有效工时。多业务数字化平台实现协同衔接、数据互通,显著提升四川中烟的现代化治理效能。

知所从来,明所将往。站在新的起点再出发,川烟人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勠力同心拼经济搞建设,奋力创造“二次创业”新辉煌,加快谱写川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四川日报丨二次创业再出发 乘势而上推动川烟高质量发展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成都卷烟厂。

什邡卷烟厂。

□一川 (图片由四川中烟提供)

时间长河奔涌,征程波澜壮阔。2025年11月8日,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四川中烟)将迎来成立十周年的日子,全行业最年轻的省级工业企业交出“十年磨剑”的亮丽答卷。

回望来时路,在这条荆棘丛生、风雨兼程的路上,川烟人在绝境中谋变突围、在困顿中攻坚奋进、在挑战中勇毅前行,杀出“红海”、驶向“蓝海”、逆势发展,创造了享誉业界的佳绩——高端品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业务势头强劲,连续多年领跑市场,创新发展支撑有力,打造行业首个通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四级评估的工厂,牵头建成行业首家技术创新中心,公司税利总额、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等多项指标在十年间实现翻番,连续7年登榜“四川企业100强”。

历史烛照现实,启迪未来。在“十四五”收官之际,站在新十年的起点,四川中烟吹响“二次创业再出发”的号角,辩证把握当前发展形势,谋划实施“三大战略任务”,乘势而上推动川烟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贡献更大力量。

思想再凝聚

把握机遇启新程

那些曾经走过的路,镌刻着奋斗的印记,沉淀出发展的智慧。今年以来,四川中烟围绕“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主题开展大调研大讨论,每次会议、座谈和走访,都谈历史、说现状、谋对策,为的是凝心聚力开创发展新局面。

2015年11月8日,四川中烟成立。那时,增长速度回落、工商库存增加、结构空间变窄、需求拐点逼近等行业难题愈发凸显,叠加自身产品缺乏竞争力、设备大量闲置等困难,新生的四川中烟不得不面临生存“拷问”。川烟人没有踟蹰不前、没有选择“躺平”,而是拧成“一股绳”,为“脱困”而战,“全员营销”的拼劲至今令参与者心潮澎湃。

“走出泥泞攀上高峰,关键在于坚持党建引领,把准发展方向。”四川中烟主要负责人说,这些年企业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创新打造“雁行宽窄”党建品牌,以党建带工建、党建促团建,广泛开展联建共创、群众创新等活动,选树标杆支部、劳模工匠、巾帼标兵等先进典型,凝聚人心,激活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打赢了“翻身仗”。

人心就是力量。四川中烟的发展基础和支撑条件已今非昔比,但如果不能保持锐意进取、拼搏奋进的精神,一味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小成即满、小富即安,再好的蓝图也难以变成实景。

思想再凝聚,在于客观分析当前发展形势,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从全行业看,正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掣肘,存量竞争进一步加剧。从自身看,十年来四川中烟走过转方式、调状态的阵痛期,进入优布局、提质量的成长期,主要经济指标难以像过去那样保持高速增长,发展后劲不足仍是最大的现实困境。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二次创业”关乎企业发展的前途命运和全体职工的切身利益,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思想再凝聚,在于精准研判未来战略机遇,坚定发展信心、决心。四川中烟的发展根植于巴蜀大地,四川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在此交汇叠加,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加快聚集,加之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为四川中烟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区位优势、市场潜力三重利好,以及“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因素,必须倍加珍惜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练好内功强根基、坚定前行谋突破,厚积薄发实现高质量发展。

思想再凝聚,在于充分认识自身独特优势,筑牢求变底气、骨气。既不盲目乐观高估发展水平,也不妄自菲薄低估自身实力。四川中烟是行业唯一一家生产全品类烟草制品的工业企业,高端品牌在省内外的认可度和知名度不断增强,还拥有结构合理、各有所长的领导班子,以及本领高强的工匠大师、素质一流的科研人才和能吃苦、肯奋斗的职工队伍,这些都是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四川中烟谋划提出“二次创业再出发”的“三大战略任务”,坚定不移“强化高端引领”,持之以恒深耕高端市场,持续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以高端引领带动公司向更高水平发展;坚定不移“讲好雪茄故事”,围绕做强什邡特色优势产业,助力当地打造“雪茄之都”;坚定不移“努力进位争先”,以“跳起摸高”的勇气魄力,盯着排头干、朝着先进赶,以全体干部职工的“小进步”推动实现公司发展的“大提速”。

品牌再认识

全力以赴育新品树标杆

十年砥砺奋进,打造高端品牌是四川中烟的战略举措。一款融入哲学思维的高端卷烟品牌从零起步、异军突起,成为提升企业发展质效的强大引擎。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在四川中烟看来,高端产品是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在市场中扮演着引领者角色,对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空间拓展甚至产业升级,都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

提供好产品,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在产品结构中,具有地域特色和鲜明辨识度的高端品类目前依然不足,举足轻重的“大单品”市场占有率仍有提升空间。变短板为跳板,这两年四川中烟积极融入行业“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战略,坚持守正创新优化品规布局,突出差异化竞争,着力培育风格特征突出、消费满足度高的全新品牌价值标杆,进一步增强行业话语权。今年以来,一款借四川文旅融合东风、以国宝熊猫为IP的高端品类快速成势、奋起直追,取得不错的市场反响。

市场认不认,终究看能不能把品质锻造成“硬通货”。这是四川中烟十年发展收获的经验和启示。川烟人从不掩饰当年的窘迫:2016年制丝优质品率80%,卷制包装优质品率70%左右,与行业先进存在明显距离。对此,四川中烟制定实施优质优产工作推进方案,针对性补齐相应环节短板弱项,用不到一年时间将制丝优质品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卷制包装优质品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

那些经过市场与时间验证的好做法沿用至今。四川中烟在发展中始终追求“三零”目标——产品质量零投诉、物资采购零报废、工作质量零差错;生产过程遵循“三不”原则——不合格原料不投产,不合格半成品不进入下一道工序,不合格产品不出厂,全面筑牢质量控制制度“防火墙”。

通过新技术的使用,不断提升品质标准的上限。四川中烟持续修订产品技术标准、质量判定标准,把产品质量优质品判定标准从970分提高到985分,目前公司产品的优质品率稳定在99%以上,近年来在行业质量抽检中,旗下9款产品先后15次排名第一,产品关键指标保持行业领先。

品质追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起步二次创业,川烟人又一次把“推动产品品质再提升”摆在重要位置,深入推进“高质精品工程”,加大“产品设计、物资供应、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全流程风险管控力度,抓好关键节点质量风险识别和重点环节检查,严格执行感官质量三级管控机制,用实际行动持续赢得行业尊重和消费者喜爱。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产品不仅要靠品质立身,更离不开有影响力的品牌作支撑。四川中烟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开展宽窄哲学研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将哲学理念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各领域,为企业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寻觅到源头活水,提升了产品的“软实力”。

深耕天府文化沃土,公司召开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暨新品发布会、“清风揽明月·宽窄寄平生”文化思享会、2025宽窄文化体系建设研讨会,全力打造立体化传播矩阵,持续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与赋能,助力四川中烟在今年第五次通过“全国文明单位”复查验收。

“二次创业再出发”,川烟人对软实力建设再次作出系统谋划部署,将新品培育与品牌塑造深度融合,创造性转化文化基因,形成更有辨识度和触达面的文化表达,结出更多以文促兴、以文润心的丰硕成果。

创新再深化

谱写科技强企的时代新曲

2025年初,四川中烟召开科技创新暨创新驱动再出发大会,对科技创新下一步重点工作作出部署,彰显了企业在新征程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心。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经过十年发展,四川中烟初步形成金字塔式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既有头部引领,又有腰部支撑,还有扎实的底部基础。

以创新“头部”为例,烟草行业雪茄烟技术创新中心是行业首个技术创新中心,与烟草行业雪茄发酵工艺重点实验室、厅市共建国产雪茄烟叶工业高效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雪茄国际联合实验室共同组成国产雪茄技术创新矩阵。

实践证明,科技创新是制胜未来的“关键变量”。“十四五”期间,四川中烟共有6项成果获行业科技奖励,发表SCI和EI论文29篇,授权专利近800件。其中,微生物发酵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超低焦油技术顺利攻关,高阻隔纳米涂层技术获得专利,在行业首创“一棒双芯”技术,有效突破“降焦增香”技术瓶颈。

立足新阶段新任务,聚焦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四川中烟构建崭新的“1+6+N”卷烟产品技术攻关体系,朝着“科技强企”目标奋力挺进。

“1”是以产品研发维护为核心的产品技术集成创新平台,这是产品创新的中枢系统、各专业领域围绕“公转”的核心;“6”是提供产品支撑技术的联合研究室,是一个跨部门融合创新的载体;“N”则是可以持续扩展的“专精尖”博士基础研究室,为产品技术创新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创新进入攻坚期,面对众多难啃的“硬骨头”,就要靠改革添活力。四川中烟重新定义技术中心的职能,将过去作为职能部门存在的技术中心定义为一个大的产品部,把整个公司分散的科研资源整合起来注入新的技术中心,打破原有的职能边界,打通各自为战的痛点堵点,确保各方力量围绕产品技术聚力攻坚。

在具体实践中,围绕“一品一技”目标,可以自下而上将技术输入产品,也可以由上而下根据产品所需匹配技术支撑。比如,博士基础研究室将自主研发的具有前瞻性的成果,转交给联合研究室(包装材料联合研究室、“三纸一棒”联合研究室、特色工艺联合研究室、原料技术联合研究室、卷烟调香联合研究室、卷烟生物发酵联合研究室),后者像是“中试平台”,可进一步推动成果向产品端转化输出,使技术与产品实现无缝对接,从而实现科技“可感可知”。

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人。四川中烟一手抓人才引进培养,搭台子、架梯子、压担子,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行业学科带头人、四川技能大师等杰出人才竞相涌现;一手抓“爱才惜才”浓厚氛围营造,为人才“松绑”,赋予其更大的科研自主权与创新弹性空间,让他们把更多精力和智慧用在创新创造上。近年来,仅烟草行业雪茄发酵工艺重点实验室一个创新平台,就依托科研项目独立培养出1名“双学带”——行业学科带头人和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名正高级职称人员、7名高级职称人员,与高校联合培养4名博士、3名硕士。

管理再精益

打造现代化一流企业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浪潮奔涌,深刻改变生产方式和企业治理方式。烟草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的代表,向“数”而行、向“新”求质,悄然间进行着向现代一流企业转型的变革。

“二次创业再出发”,四川中烟以建设“数字川烟”为目标,明确“向数实融合转、向新技术应用转、向数据驱动转、向智能化转”的主攻方向,全力推动整体数字化能力进入行业第一方阵,智能制造综合实力达到行业头部水平。

四川中烟旗下工厂已在探路中尝到“甜头”。成都卷烟厂卷包车间内,数字孪生大屏实时更新,24台卷包机组运行数据一目了然,维护保养提前预警,大幅降低设备故障率。什邡卷烟厂制丝车间里,“5G+”机器视觉检测设备如火眼金睛般查物料,发现原料烟包出现不合格品时会自动报警拦截,检测覆盖率达100%。绵阳卷烟搭建“现场执行、车间管理、工厂运营”三层驾驶舱,打通数字车间平台与各业务系统数据链路。西昌卷烟厂打造“生产中控+现场终端+移动应用”交互形态,让生产现场管理更加高效便捷。长城雪茄厂推出“雪茄区块链溯源应用”,将生产数据上链至区块链,为产品品质信誉加上“数字保险”。

从一点到一面,由试点到推广。四川中烟着力构建“云+中台+工业互联网”的“新数基”技术架构体系,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沉淀可复用的模型、组件和工业App等数字资产70余项,成功将设备数字孪生工业App复用到旗下5家工厂,新模式应用部署的时长由过去的1周缩短至3小时,实施成本降低90%,初步探索出一套工业数字资产有效复用的可行模式。

“看数、用数、治数”的变革,拓展出精益管理的新空间。所谓“精益管理”,就是以消除流程浪费、优化资源配置为核心,通过精细化管控、持续化改进,最终实现降本、增效、提质。

生产决策更精明。在智慧决策运营中心上线的“新型数仓”,不仅通过8个数字大屏、58个数据看板,实时可视化呈现关键生产数据,还能自动生成并推送15类文字分析报告、154套统计报表,赋能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让生产决策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驱动”,决策更精准、更高效。

质量管控更精细。依托供应链云批次系统,全面提升“原辅料入厂一生产加工一成品出厂”全链条溯源能力,目前19个品规实现“包级”追溯,对市场反馈问题的响应时间从8个小时缩短至30分钟,处置效率倍增。

市场营销更精准。智能营销平台搭建了18种监测模型,及时预警市场异动,帮助一线工作人员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此外,能源管理系统监测全公司500余台设备能耗情况,辅助优化能源管控策略;计划管理数字化工具整合多源指标数据,税利测算业务“即点即用”,准确率达98%;智能财务平台每年可为业务部门节省1万多个有效工时。多业务数字化平台实现协同衔接、数据互通,显著提升四川中烟的现代化治理效能。

知所从来,明所将往。站在新的起点再出发,川烟人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勠力同心拼经济搞建设,奋力创造“二次创业”新辉煌,加快谱写川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附件
关联稿件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二街269号 邮编:610094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2 蜀ICP备12032651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

智能问答

便民日历

新媒体矩阵

四川省国资委
国资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