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服务日历

|

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 |

网站支持IPV6

便民服务日历 智能问答 长者专区
数说 | 1555000+辆次!
来源:宣传工作处            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10月29日

九绵高速全线通车满月!

截至昨日

17个收费站累计出入口

车流量近160万余辆!

金秋十月,川西北的崇山峻岭间,一条崭新的“银链”正焕发蓬勃生机——2025年10月29日,由蜀道集团投资建设运营的G8513线九寨沟—绵阳高速公路(简称“九绵高速”)迎来全线通车满月!

▲太平至大康段

作为G8513平凉至绵阳国家高速公路的核心段,这条桥隧比高达82.15%的“天路”,不仅将成都至九寨沟的车程从8小时大幅压缩至4小时左右,更以“绿色典范”“智慧便捷”“文旅赋能”的三重实效,为川西北打开了“四季美触手可及”的大门。它既是打破区域交通瓶颈的“动脉线”,也是串联山水与民生的“幸福线”。

▲4小时经济圈

交通蝶变:

从“翻山越岭”到“4小时经济圈”

改写川西北出行格局

9月29日,首辆自驾车缓缓驶入九寨沟收费站,九绵高速正式全线通车——这一天,九寨沟“不通高速”的历史彻底终结,川西北告别了“山路崎岖耗时长”的过往,迈入“一脚油门达秘境”的新阶段。

满月之际,“高速速度”已深度融入沿线生活:成都至九寨沟车程缩短一半,仅需4小时左右;绵阳出发3小时可达九寨;平武至江油通行时间近“减半”。曾经成都市民奢望的“周末自驾游九寨”,如今变成“说走就走的旅行”。

数据更直观印证其“出行新优选”地位:截至10月29日,17个收费站累计出入口车流量近160万余辆,李白故里站以37万余辆的车流纪录领跑,九寨沟站、平武站、平通站紧随其后。全线日均通行车辆超5万辆,自驾游占比超70%,平武、九寨沟段节假日车流较平日增长1.8倍。

▲木座服务区车流量

便捷体验更离不开“智慧赋能”:在沿线收费站融入大熊猫、羌族文化等当地元素,34台“智慧收费机器人”让通行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20%;18处互通立交、6对特色服务区串联起沿线乡镇——九寨沟柴门关、平武木座服务区提供新能源车充电服务,江油李白故里服务区满足加油需求,精准对接司乘“续航焦虑”。

▲智慧发卡机器人

“以前去绵阳走老路单程要3个多小时,现在高速1小时就到,给孩子送东西小半天就能打来回!”平武县厄哩寨村民才里美的感慨,道出了沿线群众最真切的获得感。

▲厄哩寨民宿群

▲建设期间的厄哩寨特大桥与厄哩村

绿色共生:

从“生态保护”到“美景可及”

激活文旅全域活力

作为四川省唯一的“交通运输部绿色公路典型示范项目”,九绵高速是“工程与自然共生”的生动实践,更是“生态优势转民生福利”的起步。

穿越97公里大熊猫国家公园路段时,九绵高速以95%的超高桥隧比、仅0.027%的公园面积占用率,实现对大熊猫栖息地近乎零割裂的保护;施工中,弃渣场从原计划83处优化至19处,28座隧道推广“零开挖”进洞技术,让洞口原生植被完好留存——通车后,野生大熊猫多次在沿线“亮相”,成为生态保护成效最鲜活的注脚。

▲熊猫国家公园路段详情

生态打底,文旅市场随之“升温”。九绵高速让川西北“四季美景”真正“触手可及”:十月九寨沟的彩林、王朗自然保护区的秋色,如今“周末就能打卡”。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这份“活力”尤为显著:

●平武接待游客36.576万人次、旅游收入1.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36%,白马藏族风情村寨、古朴的老县城成热门目的地;

●绵阳5天揽客超233万人次,李白故居、九皇山人气爆棚;

●广元青川借势推出“游九寨、宿青溪、唐家河里遇惊喜”路线,游客量、门票量收入同比增长25.0%、23.9%,坐稳“九寨沟后花园”地位;

●九寨沟景区更迎来客流高峰:假期接待30.57万人次,10月4日单日接待达4.1万人次创纪录;经九绵高速至九寨沟县的车辆,日均超8500辆,9月30日、10月1日更突破1.3万辆。

▲甲勿海民宿群

交通升级还催生“慢游新模式”:九寨沟县城酒店、民宿平均入住率超80%,部分游客延长停留时间,形成“白天游景区、晚上住县城”的节奏;神仙池、甲勿海 熊猫园、金猴谷等小众景点也“出圈”,双节期间接待量均突破3000人次;木座服务区的白马藏族文化展示、李白故里服务区的农特产品专柜,更让旅途添了“文化味”与“烟火气”——仅双节期间,木座服务区、李白故里服务区土特产销售额就超400万元。

▲报恩寺人流量剧增 来源:平武融媒

▲九寨沟景区 来源:九寨沟县委宣传部

民生红利:

从“家门口就业”到“产业升级”

绘就幸福新图景

对九绵高速而言,“通车”的意义远不止交通便捷——更在于为沿线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红利,这份红利,藏在“顾家又增收”的安稳里,藏在“未来可期” 的期待中。

“不用去外地打工,每月能照顾家人,还能拿到稳定工资,特别满足。” 24岁的九寨沟小伙杨丽平,如今是九寨收费站的收费员,像他这样的“本地就业者”,正通过这条高速实现“工作顾家两相全”。

就业有保障,增收有门路:平武县厄哩寨的才里美,借着游客增长的势头,计划将民宿普通房改造成20间标间,备战下一次的旅游旺季;九寨沟县保华乡村民小马,双节期间单靠卖蜂蜜、菌菇就收入超5000多元;九寨沟县的农特产品经高速运往成都,流通时间缩短近一半,“山里货”更快走上城市餐桌。

更长远的规划已在落地:平武计划打造“高速+康养”项目,九寨沟县推进3个超10亿元旅游项目,“高速带来的机会,才刚刚开始。”当地干部的话,道出了沿线群众对未来的期待。

▲平武民宿集群

▲木座服务区土特产

满月是起点,天路绘新篇

▲白马隧道

三十天的车流不息,见证一条 “天堑” 到 “通途” 的蜕变;一份满月答卷,承载着川西北的希望。九绵高速是交通突破的起点,是生态与经济协同的开端,更是沿线群众奔向美好生活的序章。

当夜幕降临,高速上的车灯如流动星河,照亮的不仅是川西北的群山,更铺就了“路通业兴、民富景美”的未来。这条“银链”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最精彩的一页。

▲平武涪江特大桥

来源:蜀道集团

数说 | 1555000+辆次!

来源:宣传工作处 时间:2025年10月30日

10月29日

九绵高速全线通车满月!

截至昨日

17个收费站累计出入口

车流量近160万余辆!

金秋十月,川西北的崇山峻岭间,一条崭新的“银链”正焕发蓬勃生机——2025年10月29日,由蜀道集团投资建设运营的G8513线九寨沟—绵阳高速公路(简称“九绵高速”)迎来全线通车满月!

▲太平至大康段

作为G8513平凉至绵阳国家高速公路的核心段,这条桥隧比高达82.15%的“天路”,不仅将成都至九寨沟的车程从8小时大幅压缩至4小时左右,更以“绿色典范”“智慧便捷”“文旅赋能”的三重实效,为川西北打开了“四季美触手可及”的大门。它既是打破区域交通瓶颈的“动脉线”,也是串联山水与民生的“幸福线”。

▲4小时经济圈

交通蝶变:

从“翻山越岭”到“4小时经济圈”

改写川西北出行格局

9月29日,首辆自驾车缓缓驶入九寨沟收费站,九绵高速正式全线通车——这一天,九寨沟“不通高速”的历史彻底终结,川西北告别了“山路崎岖耗时长”的过往,迈入“一脚油门达秘境”的新阶段。

满月之际,“高速速度”已深度融入沿线生活:成都至九寨沟车程缩短一半,仅需4小时左右;绵阳出发3小时可达九寨;平武至江油通行时间近“减半”。曾经成都市民奢望的“周末自驾游九寨”,如今变成“说走就走的旅行”。

数据更直观印证其“出行新优选”地位:截至10月29日,17个收费站累计出入口车流量近160万余辆,李白故里站以37万余辆的车流纪录领跑,九寨沟站、平武站、平通站紧随其后。全线日均通行车辆超5万辆,自驾游占比超70%,平武、九寨沟段节假日车流较平日增长1.8倍。

▲木座服务区车流量

便捷体验更离不开“智慧赋能”:在沿线收费站融入大熊猫、羌族文化等当地元素,34台“智慧收费机器人”让通行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20%;18处互通立交、6对特色服务区串联起沿线乡镇——九寨沟柴门关、平武木座服务区提供新能源车充电服务,江油李白故里服务区满足加油需求,精准对接司乘“续航焦虑”。

▲智慧发卡机器人

“以前去绵阳走老路单程要3个多小时,现在高速1小时就到,给孩子送东西小半天就能打来回!”平武县厄哩寨村民才里美的感慨,道出了沿线群众最真切的获得感。

▲厄哩寨民宿群

▲建设期间的厄哩寨特大桥与厄哩村

绿色共生:

从“生态保护”到“美景可及”

激活文旅全域活力

作为四川省唯一的“交通运输部绿色公路典型示范项目”,九绵高速是“工程与自然共生”的生动实践,更是“生态优势转民生福利”的起步。

穿越97公里大熊猫国家公园路段时,九绵高速以95%的超高桥隧比、仅0.027%的公园面积占用率,实现对大熊猫栖息地近乎零割裂的保护;施工中,弃渣场从原计划83处优化至19处,28座隧道推广“零开挖”进洞技术,让洞口原生植被完好留存——通车后,野生大熊猫多次在沿线“亮相”,成为生态保护成效最鲜活的注脚。

▲熊猫国家公园路段详情

生态打底,文旅市场随之“升温”。九绵高速让川西北“四季美景”真正“触手可及”:十月九寨沟的彩林、王朗自然保护区的秋色,如今“周末就能打卡”。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这份“活力”尤为显著:

●平武接待游客36.576万人次、旅游收入1.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36%,白马藏族风情村寨、古朴的老县城成热门目的地;

●绵阳5天揽客超233万人次,李白故居、九皇山人气爆棚;

●广元青川借势推出“游九寨、宿青溪、唐家河里遇惊喜”路线,游客量、门票量收入同比增长25.0%、23.9%,坐稳“九寨沟后花园”地位;

●九寨沟景区更迎来客流高峰:假期接待30.57万人次,10月4日单日接待达4.1万人次创纪录;经九绵高速至九寨沟县的车辆,日均超8500辆,9月30日、10月1日更突破1.3万辆。

▲甲勿海民宿群

交通升级还催生“慢游新模式”:九寨沟县城酒店、民宿平均入住率超80%,部分游客延长停留时间,形成“白天游景区、晚上住县城”的节奏;神仙池、甲勿海 熊猫园、金猴谷等小众景点也“出圈”,双节期间接待量均突破3000人次;木座服务区的白马藏族文化展示、李白故里服务区的农特产品专柜,更让旅途添了“文化味”与“烟火气”——仅双节期间,木座服务区、李白故里服务区土特产销售额就超400万元。

▲报恩寺人流量剧增 来源:平武融媒

▲九寨沟景区 来源:九寨沟县委宣传部

民生红利:

从“家门口就业”到“产业升级”

绘就幸福新图景

对九绵高速而言,“通车”的意义远不止交通便捷——更在于为沿线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红利,这份红利,藏在“顾家又增收”的安稳里,藏在“未来可期” 的期待中。

“不用去外地打工,每月能照顾家人,还能拿到稳定工资,特别满足。” 24岁的九寨沟小伙杨丽平,如今是九寨收费站的收费员,像他这样的“本地就业者”,正通过这条高速实现“工作顾家两相全”。

就业有保障,增收有门路:平武县厄哩寨的才里美,借着游客增长的势头,计划将民宿普通房改造成20间标间,备战下一次的旅游旺季;九寨沟县保华乡村民小马,双节期间单靠卖蜂蜜、菌菇就收入超5000多元;九寨沟县的农特产品经高速运往成都,流通时间缩短近一半,“山里货”更快走上城市餐桌。

更长远的规划已在落地:平武计划打造“高速+康养”项目,九寨沟县推进3个超10亿元旅游项目,“高速带来的机会,才刚刚开始。”当地干部的话,道出了沿线群众对未来的期待。

▲平武民宿集群

▲木座服务区土特产

满月是起点,天路绘新篇

▲白马隧道

三十天的车流不息,见证一条 “天堑” 到 “通途” 的蜕变;一份满月答卷,承载着川西北的希望。九绵高速是交通突破的起点,是生态与经济协同的开端,更是沿线群众奔向美好生活的序章。

当夜幕降临,高速上的车灯如流动星河,照亮的不仅是川西北的群山,更铺就了“路通业兴、民富景美”的未来。这条“银链”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最精彩的一页。

▲平武涪江特大桥

来源:蜀道集团

附件
关联稿件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二街269号 邮编:610094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2 蜀ICP备12032651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

智能问答

便民日历

新媒体矩阵

四川省国资委
国资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