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 |

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专区
四川日报丨中国华电:绿能惠民,在金沙江畔绘就幸福画卷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25年5月中旬,华电金沙江上游巴塘水电站首台机组将投产发电,为沿江两岸百姓提供“绿色红利”。

中国华电出资修建的金沙江大桥。

□新意(图片由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崇山峻岭间,金沙江水奔涌不息,孕育澎湃绿色动能。

近日,国资国企托底性帮扶甘孜州县域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在泸定县举行。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成功签约5个项目,计划投资156.78亿元,并捐赠850万元,预计可为地方增加税费收入17.89亿元。

此次签约,是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华电)落实四川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的务实举措。作为能源央企,中国华电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在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同时,深度融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快建设金沙江上游国家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以下简称金上一体化基地),以清洁能源为笔,在金沙江畔描绘出一幅群众增收、乡村焕新的幸福画卷。

项目建设提速 金沙江畔夯实能源支撑

2025年,金上一体化基地向着大规模高质量投产发电目标全力迈进。5月6日,全球第二大水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白玉县达伊柯16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进场道路开工,项目筹建工作全面启动;5月9日,四川省在建规模最大的单体光伏项目——巴塘县中咱12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主体工程开工;5月中旬,巴塘水电站首台25万千瓦机组将并网投产,计划9月实现75万千瓦全容量投运;年底,叶巴滩水电站首批102万千瓦机组力争投产,为电力保供再添“生力军”。

中国华电在金沙江上游深耕十余年,统筹推进“水风光一体化”开发,在川西高原打造国家清洁能源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基地投产、在建和可研阶段清洁能源总装机达1977.6万千瓦。金上一体化基地电源项目及配套送出通道已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成为国家能源局明确建设的4个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之一,也是四川省打造世界级优质清洁能源基地的重要一极。

在能源保供方面,中国华电始终展现央企担当。2022年,四川面临历史同期最高极端高温、最少降水量、最高电力负荷叠加的超预期影响,金上一体化基地首个投产项目——苏洼龙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驰援电力保供,并实现“季度三投、半年全投”,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扬为2022年应对极端灾害天气能源电力保供工作突出贡献集体。此后,在成都大运会、迎峰度夏及迎峰度冬等关键时期,苏洼龙水电站再次被评为保供先进单位,以实干实绩展现了央企担当。

当前,中国华电更加注重“扩绿”“提质”“增新”,今年计划在川完成投资53亿元,预计“十四五”期间将累计在川完成投资200亿元,年度开工和在建装机突破688.8万千瓦,持续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四川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帮扶举措落地 川西高原绘就振兴画卷

中国华电始终铭记央企使命,秉持“地方所需、华电所能”理念,2021年承担稻城县定点帮扶任务,2023年开始托底性帮扶稻城县,2024年7月又主动承担德格县托底性帮扶任务。

在稻城县吉呷镇尼公村,中国华电累计投入430余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教育帮扶等,先后选派4名党员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托底性帮扶专班成员,扎根一线,精准施策,定点帮扶工作连年被四川省评定为最高等次“好”。

针对当地牦牛养殖“家家有、难成链”的状况,中国华电深入调研,量身定制“光伏+生态养殖”产业模式与“合作社+公司+农户”经营模式,推动牦牛养殖产业升级。如今,尼公村已建成亚丁牦牛良繁体系建设核心场和扩繁场,总占地约3000平方米,存栏超400头,2024年为村民带来10万元集体经济分红,今年预计分红16万元,牦牛产业正成长为群众增收的“新引擎”。

在乡村治理方面,中国华电创新建立“华电爱心积分超市”,引导村民通过参与环境整治、乡村建设等换取积分,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培育文明乡风,激发内生动力。2021年,尼公村获评四川省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农村社区)。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为帮助更多乡村学子成长成才,中国华电在稻城县设立为期5年的“中国华电 度度关爱”奖学金项目,累计拨付45万元支持稻城县教育事业发展,对稻城县优秀教师和品学兼优学生给予奖励。今年将进一步加大教育帮扶力度,捐赠510万元用于香格里拉镇学校建设,发放“度度关爱”奖学金,组织冬令营活动。

在德格县,中国华电规划以百万千瓦级水电和大容量光伏项目为依托,构建“清洁能源开发+民生设施改善+特色产业培育”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央企引领作用,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绘就川西高原共同富裕新画卷。

民生工程暖心 沿江两岸共享发展成果

依托金上一体化基地项目建设,中国华电持续释放绿色动能,助推甘孜州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结合电站建设,中国华电已累计缴纳税收近10亿元,为地方财政注入稳定支撑。同时带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同步建设,打通区域发展“毛细血管”,激活发展潜力。

曾经与外界近乎隔绝的白玉县盖玉镇,因叶巴滩水电站建设而热闹起来。通信信号由无到有,道路通达便利,昔日荒谷焕发新生,藏式民居错落有致,镇街人气渐旺,酥油茶香弥漫街头,展现出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画卷。

在巴塘县苏哇龙乡南戈村,因苏洼龙水电站移民搬迁带动民宿经济蓬勃发展,昔日小山村正全力打造“进藏第一民宿村”。“每年电站给的补偿金,加上民宿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分红,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村民的话语中满是对新生活的满足与期盼。

在推动项目建设的同时,中国华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多措并举惠及民生。投资37.3亿元在甘孜州先后修建140公里交通公路,切实改善当地1.4万人出行条件;累计支付移民补偿资金46.68亿元,做到“搬迁一户、振兴一户”;积极吸纳项目所在地群众和车辆参工参建,创造产值2.22亿元;面向电站所在地当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点安置方式,招收15名“三定培养”生,毕业后全部安排到所属水电站工作,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三定培养”被评为全国电力企业优秀社会责任案例。

从能源保供到民生帮扶,中国华电在川西高原绘就一幅央企与地方携手并肩、共谋绿色发展的壮美画卷。未来,中国华电将继续以实际行动加快建设中国最美零碳能源基地,让金沙江的清洁能源走进千家万户,让金沙江两岸百姓在高质量发展中共享绿色红利。

四川日报丨中国华电:绿能惠民,在金沙江畔绘就幸福画卷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5年05月12日

2025年5月中旬,华电金沙江上游巴塘水电站首台机组将投产发电,为沿江两岸百姓提供“绿色红利”。

中国华电出资修建的金沙江大桥。

□新意(图片由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崇山峻岭间,金沙江水奔涌不息,孕育澎湃绿色动能。

近日,国资国企托底性帮扶甘孜州县域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在泸定县举行。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成功签约5个项目,计划投资156.78亿元,并捐赠850万元,预计可为地方增加税费收入17.89亿元。

此次签约,是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华电)落实四川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的务实举措。作为能源央企,中国华电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在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同时,深度融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快建设金沙江上游国家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以下简称金上一体化基地),以清洁能源为笔,在金沙江畔描绘出一幅群众增收、乡村焕新的幸福画卷。

项目建设提速 金沙江畔夯实能源支撑

2025年,金上一体化基地向着大规模高质量投产发电目标全力迈进。5月6日,全球第二大水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白玉县达伊柯16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进场道路开工,项目筹建工作全面启动;5月9日,四川省在建规模最大的单体光伏项目——巴塘县中咱12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主体工程开工;5月中旬,巴塘水电站首台25万千瓦机组将并网投产,计划9月实现75万千瓦全容量投运;年底,叶巴滩水电站首批102万千瓦机组力争投产,为电力保供再添“生力军”。

中国华电在金沙江上游深耕十余年,统筹推进“水风光一体化”开发,在川西高原打造国家清洁能源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基地投产、在建和可研阶段清洁能源总装机达1977.6万千瓦。金上一体化基地电源项目及配套送出通道已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成为国家能源局明确建设的4个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之一,也是四川省打造世界级优质清洁能源基地的重要一极。

在能源保供方面,中国华电始终展现央企担当。2022年,四川面临历史同期最高极端高温、最少降水量、最高电力负荷叠加的超预期影响,金上一体化基地首个投产项目——苏洼龙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驰援电力保供,并实现“季度三投、半年全投”,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扬为2022年应对极端灾害天气能源电力保供工作突出贡献集体。此后,在成都大运会、迎峰度夏及迎峰度冬等关键时期,苏洼龙水电站再次被评为保供先进单位,以实干实绩展现了央企担当。

当前,中国华电更加注重“扩绿”“提质”“增新”,今年计划在川完成投资53亿元,预计“十四五”期间将累计在川完成投资200亿元,年度开工和在建装机突破688.8万千瓦,持续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四川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帮扶举措落地 川西高原绘就振兴画卷

中国华电始终铭记央企使命,秉持“地方所需、华电所能”理念,2021年承担稻城县定点帮扶任务,2023年开始托底性帮扶稻城县,2024年7月又主动承担德格县托底性帮扶任务。

在稻城县吉呷镇尼公村,中国华电累计投入430余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教育帮扶等,先后选派4名党员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托底性帮扶专班成员,扎根一线,精准施策,定点帮扶工作连年被四川省评定为最高等次“好”。

针对当地牦牛养殖“家家有、难成链”的状况,中国华电深入调研,量身定制“光伏+生态养殖”产业模式与“合作社+公司+农户”经营模式,推动牦牛养殖产业升级。如今,尼公村已建成亚丁牦牛良繁体系建设核心场和扩繁场,总占地约3000平方米,存栏超400头,2024年为村民带来10万元集体经济分红,今年预计分红16万元,牦牛产业正成长为群众增收的“新引擎”。

在乡村治理方面,中国华电创新建立“华电爱心积分超市”,引导村民通过参与环境整治、乡村建设等换取积分,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培育文明乡风,激发内生动力。2021年,尼公村获评四川省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农村社区)。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为帮助更多乡村学子成长成才,中国华电在稻城县设立为期5年的“中国华电 度度关爱”奖学金项目,累计拨付45万元支持稻城县教育事业发展,对稻城县优秀教师和品学兼优学生给予奖励。今年将进一步加大教育帮扶力度,捐赠510万元用于香格里拉镇学校建设,发放“度度关爱”奖学金,组织冬令营活动。

在德格县,中国华电规划以百万千瓦级水电和大容量光伏项目为依托,构建“清洁能源开发+民生设施改善+特色产业培育”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央企引领作用,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绘就川西高原共同富裕新画卷。

民生工程暖心 沿江两岸共享发展成果

依托金上一体化基地项目建设,中国华电持续释放绿色动能,助推甘孜州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结合电站建设,中国华电已累计缴纳税收近10亿元,为地方财政注入稳定支撑。同时带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同步建设,打通区域发展“毛细血管”,激活发展潜力。

曾经与外界近乎隔绝的白玉县盖玉镇,因叶巴滩水电站建设而热闹起来。通信信号由无到有,道路通达便利,昔日荒谷焕发新生,藏式民居错落有致,镇街人气渐旺,酥油茶香弥漫街头,展现出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画卷。

在巴塘县苏哇龙乡南戈村,因苏洼龙水电站移民搬迁带动民宿经济蓬勃发展,昔日小山村正全力打造“进藏第一民宿村”。“每年电站给的补偿金,加上民宿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分红,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村民的话语中满是对新生活的满足与期盼。

在推动项目建设的同时,中国华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多措并举惠及民生。投资37.3亿元在甘孜州先后修建140公里交通公路,切实改善当地1.4万人出行条件;累计支付移民补偿资金46.68亿元,做到“搬迁一户、振兴一户”;积极吸纳项目所在地群众和车辆参工参建,创造产值2.22亿元;面向电站所在地当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点安置方式,招收15名“三定培养”生,毕业后全部安排到所属水电站工作,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三定培养”被评为全国电力企业优秀社会责任案例。

从能源保供到民生帮扶,中国华电在川西高原绘就一幅央企与地方携手并肩、共谋绿色发展的壮美画卷。未来,中国华电将继续以实际行动加快建设中国最美零碳能源基地,让金沙江的清洁能源走进千家万户,让金沙江两岸百姓在高质量发展中共享绿色红利。

附件
关联稿件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二街269号 邮编:610094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2 蜀ICP备12032651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

智能问答

微信/微博

微信

微博

新媒体矩阵

国资国企
在线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