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 |

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专区
四川林业集团剑阁储备林收储攻坚战书写新时代“森工精神”
来源:四川发展            时间:2025年07月24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四川林业集团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多措并举推进储备林建设。旗下储备林公司剑阁项目全体职工以实际行动将森工精神熔铸于国家储备林收储一线,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挥洒热血。截至2025年6月,剑阁项目已完成储备林收储7.91万亩,带动周边就业1516人次。

以“山”为令:扛起绿色使命的钢铁脊梁

面对剑阁县30万亩储备林收储重任,储备林公司成立“四川林业集团森林资源收储突击队”,以“精准收储、高效推进”为目标,打响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三个月内,队员们踏遍10个乡镇、117个行政村,细致完成每一片森林资源和每一宗林地权属的测量测绘;资源收储组逐一复核上万份林权档案,确保每一户林农的权益得到精准保障。项目还创新采用“三级联审”机制,联合县、乡、村三级力量,确保收储数据零误差、程序全合规。截至目前,剑阁县国家储备林项目已签订7.91万亩收储合同,完成5万余亩森林资源调查,厘清分林到户2万余亩,收储完成率提前两月突破90%,创下“剑阁速度”。

以“林”为卷:绘就生态富民的匠心答卷

项目在储备林收储工作中,创新推行“三心工作法”。一是政策宣讲入心,组建“方言宣讲团”,用老乡听得懂的语言解读“林权流转、收益共享”机制,消除农户疑虑;二是资源评估公心,邀请村民代表参与联合勘界,确保每一棵树的补偿“阳光透明”,杜绝争议;三是产业帮扶暖心,联合当地企业开发林下经济,推广“林药”“林菌”等复合经营模式,让258余户林农变身“生态工人”,实现“林地流转+劳务增收”双收益。

以“魂”为炬:淬炼薪火相传的森工本色

从“伐木工”到“护林人”,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骨子里的森工魂。在荆棘密布的山路上,项目技术员身扛无人机、RTK及10kg以上外业物资,日均徒步10公里开展收储工作;剑阁县开封镇林权收储工作骨干长期披星戴月连轴转,带队驻村入户,坚持轻伤不下火线,每日穿越林区踏查,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森工人“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内核。

下一步,四川林业集团将继续以森工精神为旗,在筑绿巴蜀的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绿色史诗。

四川林业集团剑阁储备林收储攻坚战书写新时代“森工精神”

来源:四川发展 时间:2025年07月24日

四川林业集团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多措并举推进储备林建设。旗下储备林公司剑阁项目全体职工以实际行动将森工精神熔铸于国家储备林收储一线,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挥洒热血。截至2025年6月,剑阁项目已完成储备林收储7.91万亩,带动周边就业1516人次。

以“山”为令:扛起绿色使命的钢铁脊梁

面对剑阁县30万亩储备林收储重任,储备林公司成立“四川林业集团森林资源收储突击队”,以“精准收储、高效推进”为目标,打响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三个月内,队员们踏遍10个乡镇、117个行政村,细致完成每一片森林资源和每一宗林地权属的测量测绘;资源收储组逐一复核上万份林权档案,确保每一户林农的权益得到精准保障。项目还创新采用“三级联审”机制,联合县、乡、村三级力量,确保收储数据零误差、程序全合规。截至目前,剑阁县国家储备林项目已签订7.91万亩收储合同,完成5万余亩森林资源调查,厘清分林到户2万余亩,收储完成率提前两月突破90%,创下“剑阁速度”。

以“林”为卷:绘就生态富民的匠心答卷

项目在储备林收储工作中,创新推行“三心工作法”。一是政策宣讲入心,组建“方言宣讲团”,用老乡听得懂的语言解读“林权流转、收益共享”机制,消除农户疑虑;二是资源评估公心,邀请村民代表参与联合勘界,确保每一棵树的补偿“阳光透明”,杜绝争议;三是产业帮扶暖心,联合当地企业开发林下经济,推广“林药”“林菌”等复合经营模式,让258余户林农变身“生态工人”,实现“林地流转+劳务增收”双收益。

以“魂”为炬:淬炼薪火相传的森工本色

从“伐木工”到“护林人”,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骨子里的森工魂。在荆棘密布的山路上,项目技术员身扛无人机、RTK及10kg以上外业物资,日均徒步10公里开展收储工作;剑阁县开封镇林权收储工作骨干长期披星戴月连轴转,带队驻村入户,坚持轻伤不下火线,每日穿越林区踏查,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森工人“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内核。

下一步,四川林业集团将继续以森工精神为旗,在筑绿巴蜀的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绿色史诗。

附件
关联稿件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二街269号 邮编:610094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2 蜀ICP备12032651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

智能问答

微信/微博

微信

微博

新媒体矩阵

四川省国资委
国资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