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 |

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专区
四川日报丨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
产业发展 新调新弹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5年07月25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露敏

产业能级跃升

2024年,四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2025年上半年,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创造三年多来月度累计增速高点

规划布局25条产业新赛道,着力培育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低空经济等新增长点,抢占元宇宙、脑机接口等未来竞争高地

聚焦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医药健康、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等15条重点产业链,分链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制定“一链一政策包”

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和规模实现突破,全省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总数达5个,2024年规模超3万亿元

企业培育加力

全省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专精特新企业3000 余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5.2%左右,有100余户企业的年生产规模超过10亿元

已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5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78个

“智改数转”推进

截至目前,全省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64.7%、85.3%,较2025年初分别提升0.6和0.3个百分点

建立“智改数转”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入库储备项目2100余个,设备(含软件)投资超1600亿元

培育104家先进级智能工厂、10个卓越级智能工厂

坚持云、端、网一体推进,5G物理基站累计超24万个,实现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万兆光网全覆盖

助企纾困升级

启动建设“企业之家”服务体系,开通企业线上诉求服务平台和96999服务专线,深入实施“万人助万企”活动,提质扩面“制惠贷”“园保贷”,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咔嗒咔嗒……”50余颗指甲盖大小的电子元器件,被自动插件机有序地安装到30厘米见方的电路板上。这样的电路板,每小时可下线450张。智造工厂里,传出“智改数转”交响乐。

“轰隆轰隆……”“四川智造”8兆瓦级陆上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将天山脚下的风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动能。风电项目上,奏响建圈强链最强音。

“滋滋滋滋……”通过采集运动皮层脑电活动、下肢表面肌电信号等信息,患者穿戴的外骨骼系统能按需辅助其恢复和重建行走能力,实现脑机接口新应用。企业实验室内,播放未来产业圆舞曲。

作为经济大省,四川工业门类齐备、特色突出,产业链供应链具有较强韧性。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作出“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的重要部署。

产业“新”调如何“弹”?四川以“新”作答。

集聚新动能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7月21日,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四川爱创科技有限公司智慧电子智能制造工厂里,一批冰箱变频一体板正在加紧生产。

这两年,企业花大力气投入“智改数转”。“不行动就要落于人后。”爱创科技智改数转工作组组长陈爱君说,降本增效提质,是企业动起来的初衷。不久前,爱创科技智慧电子智能制造工厂入选四川省首批先进级智能工厂。

在首批104家先进级智能工厂中,长虹控股集团占据8席。今年,长虹控股集团还凭借自身在数据、应用和安全方面的能力,全面推进“AI+”行动,赋能制造、运营和产品。在四川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进程中,这样的“智改数转”标杆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

“拥有41个工业大类行业的四川,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型的重要时期,传统产业占比超70%,推进‘智改数转’潜力巨大。”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然而,仍有一部分企业“不会转、不敢转、不想转”,需要架起“智改数转”供需桥梁。

2024年9月,四川数智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中心启动运行,四川省制造业智改数转赋能平台正式投运——这是全国首个省级制造业“智改数转”一体化服务专业平台,集成一批优质供应商和“小快轻准”产品,建设起“智改数转”的“样板间”和“分诊台”。

2024年10月,四川提出“到2027年力争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梯队”的目标。乘势而上,截至目前,全省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64.7%、85.3%,较2025年初分别提升0.6和0.3个百分点。未来,四川还将大力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加快健全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机制,抓好政策体系、服务供给、标杆应用、数字底座、发展环境等方面工作。

“智改数转”交响乐,从一间工厂响彻一方天地。

壮大新产业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7月22日,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木垒基地内,8兆瓦级陆上大型风电机组正在紧锣密鼓地生产。

“为实现降本增效,风电机组‘大型化’已是大势所趋。”但东方风电研究设计院高级工程师陈慧珍回忆,3年前,陆上8兆瓦级风电机组技术领域还属于“无人区”。2022年底,作为四川省省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大技术装备攻关项目,该项目正式立项,开启了从“0”到“1”的攻坚之路。

创新采用全集成半直驱路线,发电效率最高提升3个百分点,兼顾高可靠性和低成本优势,截至目前,已获得市场订单近600台,实现销售收入近百亿元——这是企业给出的成绩单。

在高端能源装备领域摘下“明珠”,是四川大力推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的缩影。去年以来,四川围绕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15条重点产业链,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构建上下游左右岸配套联动的产业生态。

硬币高高抛起——一面,是推动优势产业做优做强;另一面,则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7月,成都高新区新川片区,全国首例区域级AVP(协同自主代客泊车)无人泊车场景的测试车型中,多了几张“新面孔”。“我们研发的AVP技术,首次接入头部车企量产车型,离商业化落地更近一步。”成都宜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伟华透露。

一座座停车场,成为新兴产业的“试验田”。近年来,抓住电动化、智能化机遇,四川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汽车产业转型发展。今年上半年,四川新能源汽车产量14.4万辆,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

7月初,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生产车间下线两款“四川造”新车。“丰富产品矩阵,以创新直面不断迭代的消费需求。”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还将加速推进新能源车型项目落地,预计明年将推出捷达首款纯电动车。

一道道漂亮的上扬曲线,组成四川不断提升产业韧性和竞争力的“五线谱”,唱响建圈强链的最强音。

探路新赛道

遴选出重点领域,在未来产业中抢先机

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孵化风险高,未来产业的发展就如一场马拉松比赛。

“我们研发的脑机接口上肢、下肢康复机器人,正在四川多家医院进行小批量试用。”华西精创医疗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淼介绍,脑机接口是未来医疗器械的核心赛道,尽管当下面临技术和产业化等方面的瓶颈,但企业仍要率先“开跑”,抢占先机。

在创业伊始,华西精创便得到了成都高新区“岷山行动”计划在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协助产品进社区、进养老院,在产品迭代和前期市场推广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5月,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8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攻坚突破行动计划(2025—2030年)》,喊出“打造全国一流的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创新发展高地”的响亮口号。与此同时,第六代移动通信(6G)、量子科技、元宇宙、前沿生物、脑科学与脑机接口、可控核聚变、超高速轨道交通、深地科学……紧扣产业发展实际,四川遴选出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且正在加力推动的重点领域。

但支撑产业向新的,最终还是一家家企业。四川一手抓优质企业培育,一手抓助企惠企服务,帮助企业“解难题”,促进产业“提能级”。

培育“后备军”。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小微企业上规提质的若干措施》,从开展专项服务、强化激励奖补、落实减税降费等方面,让更多工业和服务业小微企业获益。

建设“避风港”。四川省、市、县三级联动,打造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企业之家”服务阵地,让企业不用东奔西跑,一站就能求解难题。

一组数据彰显四川“细胞”活力——目前,全省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专精特新企业3000余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5.2%左右,有100余户企业的年生产规模超过10亿元。

企业和政府携手,在未来产业圆舞曲中旋转、跳跃,激起水花一朵又一朵。

四川日报丨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
产业发展 新调新弹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5年07月25日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露敏

产业能级跃升

2024年,四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2025年上半年,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创造三年多来月度累计增速高点

规划布局25条产业新赛道,着力培育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低空经济等新增长点,抢占元宇宙、脑机接口等未来竞争高地

聚焦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医药健康、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等15条重点产业链,分链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制定“一链一政策包”

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和规模实现突破,全省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总数达5个,2024年规模超3万亿元

企业培育加力

全省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专精特新企业3000 余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5.2%左右,有100余户企业的年生产规模超过10亿元

已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5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78个

“智改数转”推进

截至目前,全省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64.7%、85.3%,较2025年初分别提升0.6和0.3个百分点

建立“智改数转”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入库储备项目2100余个,设备(含软件)投资超1600亿元

培育104家先进级智能工厂、10个卓越级智能工厂

坚持云、端、网一体推进,5G物理基站累计超24万个,实现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万兆光网全覆盖

助企纾困升级

启动建设“企业之家”服务体系,开通企业线上诉求服务平台和96999服务专线,深入实施“万人助万企”活动,提质扩面“制惠贷”“园保贷”,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咔嗒咔嗒……”50余颗指甲盖大小的电子元器件,被自动插件机有序地安装到30厘米见方的电路板上。这样的电路板,每小时可下线450张。智造工厂里,传出“智改数转”交响乐。

“轰隆轰隆……”“四川智造”8兆瓦级陆上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将天山脚下的风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动能。风电项目上,奏响建圈强链最强音。

“滋滋滋滋……”通过采集运动皮层脑电活动、下肢表面肌电信号等信息,患者穿戴的外骨骼系统能按需辅助其恢复和重建行走能力,实现脑机接口新应用。企业实验室内,播放未来产业圆舞曲。

作为经济大省,四川工业门类齐备、特色突出,产业链供应链具有较强韧性。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作出“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的重要部署。

产业“新”调如何“弹”?四川以“新”作答。

集聚新动能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7月21日,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四川爱创科技有限公司智慧电子智能制造工厂里,一批冰箱变频一体板正在加紧生产。

这两年,企业花大力气投入“智改数转”。“不行动就要落于人后。”爱创科技智改数转工作组组长陈爱君说,降本增效提质,是企业动起来的初衷。不久前,爱创科技智慧电子智能制造工厂入选四川省首批先进级智能工厂。

在首批104家先进级智能工厂中,长虹控股集团占据8席。今年,长虹控股集团还凭借自身在数据、应用和安全方面的能力,全面推进“AI+”行动,赋能制造、运营和产品。在四川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进程中,这样的“智改数转”标杆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

“拥有41个工业大类行业的四川,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型的重要时期,传统产业占比超70%,推进‘智改数转’潜力巨大。”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然而,仍有一部分企业“不会转、不敢转、不想转”,需要架起“智改数转”供需桥梁。

2024年9月,四川数智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中心启动运行,四川省制造业智改数转赋能平台正式投运——这是全国首个省级制造业“智改数转”一体化服务专业平台,集成一批优质供应商和“小快轻准”产品,建设起“智改数转”的“样板间”和“分诊台”。

2024年10月,四川提出“到2027年力争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梯队”的目标。乘势而上,截至目前,全省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64.7%、85.3%,较2025年初分别提升0.6和0.3个百分点。未来,四川还将大力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加快健全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机制,抓好政策体系、服务供给、标杆应用、数字底座、发展环境等方面工作。

“智改数转”交响乐,从一间工厂响彻一方天地。

壮大新产业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7月22日,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木垒基地内,8兆瓦级陆上大型风电机组正在紧锣密鼓地生产。

“为实现降本增效,风电机组‘大型化’已是大势所趋。”但东方风电研究设计院高级工程师陈慧珍回忆,3年前,陆上8兆瓦级风电机组技术领域还属于“无人区”。2022年底,作为四川省省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大技术装备攻关项目,该项目正式立项,开启了从“0”到“1”的攻坚之路。

创新采用全集成半直驱路线,发电效率最高提升3个百分点,兼顾高可靠性和低成本优势,截至目前,已获得市场订单近600台,实现销售收入近百亿元——这是企业给出的成绩单。

在高端能源装备领域摘下“明珠”,是四川大力推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的缩影。去年以来,四川围绕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15条重点产业链,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构建上下游左右岸配套联动的产业生态。

硬币高高抛起——一面,是推动优势产业做优做强;另一面,则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7月,成都高新区新川片区,全国首例区域级AVP(协同自主代客泊车)无人泊车场景的测试车型中,多了几张“新面孔”。“我们研发的AVP技术,首次接入头部车企量产车型,离商业化落地更近一步。”成都宜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伟华透露。

一座座停车场,成为新兴产业的“试验田”。近年来,抓住电动化、智能化机遇,四川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汽车产业转型发展。今年上半年,四川新能源汽车产量14.4万辆,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

7月初,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生产车间下线两款“四川造”新车。“丰富产品矩阵,以创新直面不断迭代的消费需求。”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还将加速推进新能源车型项目落地,预计明年将推出捷达首款纯电动车。

一道道漂亮的上扬曲线,组成四川不断提升产业韧性和竞争力的“五线谱”,唱响建圈强链的最强音。

探路新赛道

遴选出重点领域,在未来产业中抢先机

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孵化风险高,未来产业的发展就如一场马拉松比赛。

“我们研发的脑机接口上肢、下肢康复机器人,正在四川多家医院进行小批量试用。”华西精创医疗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淼介绍,脑机接口是未来医疗器械的核心赛道,尽管当下面临技术和产业化等方面的瓶颈,但企业仍要率先“开跑”,抢占先机。

在创业伊始,华西精创便得到了成都高新区“岷山行动”计划在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协助产品进社区、进养老院,在产品迭代和前期市场推广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5月,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8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攻坚突破行动计划(2025—2030年)》,喊出“打造全国一流的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创新发展高地”的响亮口号。与此同时,第六代移动通信(6G)、量子科技、元宇宙、前沿生物、脑科学与脑机接口、可控核聚变、超高速轨道交通、深地科学……紧扣产业发展实际,四川遴选出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且正在加力推动的重点领域。

但支撑产业向新的,最终还是一家家企业。四川一手抓优质企业培育,一手抓助企惠企服务,帮助企业“解难题”,促进产业“提能级”。

培育“后备军”。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小微企业上规提质的若干措施》,从开展专项服务、强化激励奖补、落实减税降费等方面,让更多工业和服务业小微企业获益。

建设“避风港”。四川省、市、县三级联动,打造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企业之家”服务阵地,让企业不用东奔西跑,一站就能求解难题。

一组数据彰显四川“细胞”活力——目前,全省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专精特新企业3000余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5.2%左右,有100余户企业的年生产规模超过10亿元。

企业和政府携手,在未来产业圆舞曲中旋转、跳跃,激起水花一朵又一朵。

附件
关联稿件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二街269号 邮编:610094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2 蜀ICP备12032651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

智能问答

微信/微博

微信

微博

新媒体矩阵

四川省国资委
国资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