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服务日历
|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繁 | 简 |网站支持IPV6
|
|||||||||||
11月9日至10日,随着建设团队争分夺秒的不懈努力,成渝中线高铁多个中铁八局承建项目迎来最新进展。
成渝中线高铁跨沙河特大桥整体工作量完成60%
11月10日,由中铁八局承建的成渝中线高铁关键控制性工程成都跨沙河特大桥建设项目整体工作量已完成60%,目前正处于上部结构施工的关键推进阶段,为后续全线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跨沙河特大桥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全长约1.47公里,以(62+2×112+62)米现浇连续梁的方式跨越大沙河、既有驷马桥城市主干道路、成都地铁3号线及新建客机整备所西咽喉区。该桥主跨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法”施工。参建项目部将连续梁分为14个标准节段施工,共浇筑混凝土9000余立方米。存在交叉作业协调难度大、环保与安全标准高等挑战。
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全面应用智慧建造技术,在每个节段端头埋设线性观测应力感件实时掌握梁体状态,对梁体结构进行实时监测;采用全自动智能张拉、压浆设备,梁体智能喷淋养护系统等各种实用技术,有效提升现场标准化作业水平,并通过在挂篮、既有线等施工关键部位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构建起全方位安全管控网络,确保施工与周边交通运营安全有序。
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配套工程,跨沙河特大桥的建成意义深远。它不仅将打通区域交通瓶颈,完善中心城区立体交通网络,更能实现高铁与城市主干道、地铁线路及航空配套设施的高效衔接,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交通动能。届时,桥梁将大幅提升区域运输效率,促进人流、物流的快速流通,为成都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项目部正抢抓有利施工窗口期,稳步推进后续梁体浇筑与附属结构施工,预计将按计划完成全部建设任务,早日兑现交通赋能城市发展的民生期待。
成渝中线高铁成都车站站房项目上盖工程累计完成超50%
11月10日,由中铁八局承建的成都车站站房项目上盖工程累计完成超50%,标志着成渝中线高铁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为后续开通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成渝中线高铁的始发终到站,成都车站的扩能改造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的迭代升级,更是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满足群众高品质出行需求的关键工程。该工程位于成都市金牛区,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其中站房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站场总规模10台18线。车站站内空间布局突破传统车站的单一功能模式,建成后将实现“高铁+地铁+公交”零换乘,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小时通勤圈”的“超级枢纽”。
中铁八局负责成都站站场9.6万平方米的高架广场(上盖工程)、东侧过境通道(全长936米)等内容。建设过程中,为解决站房施工重难点问题,有效控制安全风险,确保站房与站场改造施工进度同步推进,参建项目部按“现场需求-研究实施-总结推广”的思路,用新技术、新工艺破解了多个施工瓶颈,既提效率又保质量,为项目注入了科技动能。面对全路最大上盖结构的施工组织难题,项目部创新采用“跳仓法”施工,将4.8万平方米楼板分为43个区块无缝递推浇筑,成功节省工期40天,有效保障了现场施工进度。
当前,成都车站扩能改造工程整体进度完成60%以上,上盖工程累计完成超50%,东西侧高架广场桩基累计完成435根,东过境通道桥土方开挖26000立方米,路基、行包地道累计施工40000立方米。上盖工程建成后,将增加城市绿化空间,使成都车站成为一个融合交通枢纽、城市公园与商业休闲功能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体,实现从单一交通场站向多元城市客厅的转变。
成渝中线高铁简州站房首块承轨层梁板完成浇筑

11月9日,由中铁八局承建的成渝中线高铁简州站房首块承轨层梁板顺利完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承轨层结构施工全面启动,为后续轨道铺设与站房主体结构封顶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成渝中线高铁简州站位于成都市东部新区,站房面积约8000平方米,站场规模为3台7线。站房以“银杏耀蓉城・蜀道连天下”为设计理念,融合蜀地文化与现代建筑美学,外观提取银杏元素,以灵动线条勾勒现代高铁枢纽造型,室内采用浅色调,呼应建筑外观,打造简洁大气、兼具功能与艺术感的候车空间。
本次浇筑区域为项目承轨层AB-1区,浇筑面积约为1405平方米,单次浇筑混凝土量约1500立方米,历时24小时连续作业圆满完成。该承轨层采用桥建合一形式,位于出站层上方,是站台层和到发线轨道工程的核心受力结构,对施工精度和质量要求极高。
为确保浇筑顺利推进,参建项目部统筹规划、周密部署,严格落实技术交底、安全管控等关键环节,主动对接协调各类资源,制定全流程作业指导书,细化浇筑顺序、明确质量控制要点,顺利保障首块梁板浇筑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成渝中线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全长约292公里,设计时速为350公里。项目建成后,将与成渝地区多条线路衔接。届时,成渝地区铁路网结构将更趋完善,成渝双城间的旅行时间有望进一步缩短,极大便利沿线民众出行,对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