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服务日历

|

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 |

网站支持IPV6

便民服务日历 智能问答 长者专区
川观新闻丨四川“电热毯”高速刷屏,另一条“地暖”高速年底就能体验
来源:川观新闻            时间:2025年11月13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川观新闻记者 寇敏芳

近日,久马高速的“自发热”融雪系统频频刷屏。施工人员在路面下方铺设“电热毯”,让高速公路在遇到下雪天气时能够自动融雪。

是否真的有这么神奇?记者向久马高速的施工方、四川交建集团路面分公司求证,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项技术是公司联合相关研究单位共同在久马高速进行的试验——高原寒区碲化镉自发电智能融雪化冰系统开发及应用。就在不久前,该技术还斩获了第六届全国公路微创新大赛金奖、智慧交通创新大赛一等奖,入选了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道路交通委员会“十四五”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重大科技成果清单。

想让高速公路自发热,一共有四步:

首先是供能,施工人员在久马高速公路试验段的护栏处,架设1.2米高、3.2毫米厚的碲化镉薄膜玻璃,这种玻璃适用于高寒环境且不自燃,弱光条件下也可发电;

其次是储能,为了满足夜间的用电需求,团队定制了磷酸铁锂储能柜,搭配电热膜保温,即便到了晚上,气温降到零下20摄氏度,电池依旧像穿了羽绒服一样保持稳定;

久马高速试验段铺设的石墨烯发热网铺

第三是路面发热,这是整套系统的核心,在公路沥青中面层与上面层之间,铺设了2厘米厚的石墨烯-PTC复合发热网,这套系统能实现0.5秒瞬时启动,1.2小时即可融化30毫米厚的积雪,而“传统柴油吹雪车清理同样厚度的积雪需要4小时,现在1小时就能搞定,能耗还降低30%。”

第四是智控,路面温湿度、雪量传感器每15秒会向系统回传一次数据,系统可提前2小时启动路面预热,雪停后自动关机,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即可远程查看设备运行状态,真正实现“无人值守”。

不过,四川交建集团路面分公司相关负责人指出,目前项目属于试验阶段,还未开展大规模应用,在久马高速的试验段仅有50米,目前暂没有全面推广应用的计划。“主要目的是测试整个系统,进一步发现运行中的问题。”初步效果已经显现,去年9月“电热毯”铺设完成后就遇到了一场大雪天气,仅用时110分钟,50米试验段就把积雪融掉了。

久马高速试验段安装的碲化镉发电玻璃

短短50米的试验段已经让不少人大呼神奇,不少网友呼吁,希望该试验能够在更多线路推广应用,让冬季行车更安全,不用再因为冰雪被迫封路。

乐西高速环路热管施工过程

这不是梦想!记者打听到,四川正在建设中的乐西高速就铺设了“地暖”,这次可不是试验段,而是实实在在的“落地”,全线共布设27段共92组热管,总覆盖长度2374米,基本覆盖了全线严重冰雪路段。

两条高速能发热,但技术路线不同。久马高速的试验段是在路面下方约5厘米左右的位置,铺设石墨烯材质的发热丝,就像家里床单下的电热毯。乐西高速则采用智能化环路热管融雪系统,埋深在路面15厘米以下,环路热管中有液体介质,通过相变来传递热量,类似家用的地暖。

乐西高速环路热管施工过程

蜀道集团乐西公司雷波代表处工程师王元洪介绍,热管主要铺设在主车道轮迹带,最大限度降低融雪能耗。当传感器监测到低温或降雪时,系统将自动启动空气源热泵,将热能介质加热至50—60℃,通过热管高效传导,将轮迹带温度稳定维持在1—2℃的安全融冰范围内,实现冰雪自动融化。经过测试,在-15℃暴雪或峡谷强风等极端条件下,系统仍可稳定运行,实现小雪随下随融,大雪、暴雪经车轮碾压后迅速融化,保障全天候可靠运行,显著降低冰雪天气行车事故风险。

今年底,乐西高速将全线通车,装“地暖”的高速公路也将和大家见面,如果您也感兴趣,不妨来实际体验一下吧。

关于这两条自发热的高速公路,我们也收集了一些网友关心的问题,分别向两条高速建设方求解。

1、造价高不高?是否能够大规模推广?

答:高!以久马高速为例,之所以只在50米段试验,造价高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试验段50米总造价约49万元,平均每米花费1万元,一公里就是1000万元。再看久马高速,全长219公里,概算总投资302亿元,平均每公里建设成本约1.38亿元。也就是说,铺“电热毯”的成本占到了每公里造价的约7.25%。目前的试验,就是为了进一步测试稳定性,同时也寻找更为经济可靠的办法,为大规模应用探路。

久马高速试验段融雪效果展示

乐西高速的“地暖”技术相对成熟,因为采用电网供电,不需要建设发电设备,前期投入稍低,但后期运营的电力成本仍然不低。因为全线的冰雪路段相对集中,所以将铺设范围聚焦在严重冰雪路段,尽力在经济和可用性中间找到平衡点。

2、融雪化成的水去哪里了?会不会导致路面再次结冰?

答:高速公路都有排水设计,少量积水会随着路面坡度流到路基以下。因为地下有热源,路面温度将保持在1—2℃的安全融冰范围内,雪融后一部分水汽蒸发,一部分会自然流走,不会产生积水,因此也不会导致再次结冰。

3、是不是意味着以后就不会封路了?

答:久马高速试验段只有50米,还处于试验阶段,不具备实战应用条件。乐西高速已覆盖严重冰雪路段,可以大幅降低封路可能性。此前的测试显示,在-15℃暴雪或峡谷强风等极端条件下,地暖系统仍可稳定运行,实现小雪随下随融,大雪、暴雪经车轮碾压后迅速融化。不过运行过程中是否要封路,还得看具体的天气情况。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川观新闻丨四川“电热毯”高速刷屏,另一条“地暖”高速年底就能体验

来源:川观新闻 时间:2025年11月13日

川观新闻记者 寇敏芳

近日,久马高速的“自发热”融雪系统频频刷屏。施工人员在路面下方铺设“电热毯”,让高速公路在遇到下雪天气时能够自动融雪。

是否真的有这么神奇?记者向久马高速的施工方、四川交建集团路面分公司求证,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项技术是公司联合相关研究单位共同在久马高速进行的试验——高原寒区碲化镉自发电智能融雪化冰系统开发及应用。就在不久前,该技术还斩获了第六届全国公路微创新大赛金奖、智慧交通创新大赛一等奖,入选了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道路交通委员会“十四五”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重大科技成果清单。

想让高速公路自发热,一共有四步:

首先是供能,施工人员在久马高速公路试验段的护栏处,架设1.2米高、3.2毫米厚的碲化镉薄膜玻璃,这种玻璃适用于高寒环境且不自燃,弱光条件下也可发电;

其次是储能,为了满足夜间的用电需求,团队定制了磷酸铁锂储能柜,搭配电热膜保温,即便到了晚上,气温降到零下20摄氏度,电池依旧像穿了羽绒服一样保持稳定;

久马高速试验段铺设的石墨烯发热网铺

第三是路面发热,这是整套系统的核心,在公路沥青中面层与上面层之间,铺设了2厘米厚的石墨烯-PTC复合发热网,这套系统能实现0.5秒瞬时启动,1.2小时即可融化30毫米厚的积雪,而“传统柴油吹雪车清理同样厚度的积雪需要4小时,现在1小时就能搞定,能耗还降低30%。”

第四是智控,路面温湿度、雪量传感器每15秒会向系统回传一次数据,系统可提前2小时启动路面预热,雪停后自动关机,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即可远程查看设备运行状态,真正实现“无人值守”。

不过,四川交建集团路面分公司相关负责人指出,目前项目属于试验阶段,还未开展大规模应用,在久马高速的试验段仅有50米,目前暂没有全面推广应用的计划。“主要目的是测试整个系统,进一步发现运行中的问题。”初步效果已经显现,去年9月“电热毯”铺设完成后就遇到了一场大雪天气,仅用时110分钟,50米试验段就把积雪融掉了。

久马高速试验段安装的碲化镉发电玻璃

短短50米的试验段已经让不少人大呼神奇,不少网友呼吁,希望该试验能够在更多线路推广应用,让冬季行车更安全,不用再因为冰雪被迫封路。

乐西高速环路热管施工过程

这不是梦想!记者打听到,四川正在建设中的乐西高速就铺设了“地暖”,这次可不是试验段,而是实实在在的“落地”,全线共布设27段共92组热管,总覆盖长度2374米,基本覆盖了全线严重冰雪路段。

两条高速能发热,但技术路线不同。久马高速的试验段是在路面下方约5厘米左右的位置,铺设石墨烯材质的发热丝,就像家里床单下的电热毯。乐西高速则采用智能化环路热管融雪系统,埋深在路面15厘米以下,环路热管中有液体介质,通过相变来传递热量,类似家用的地暖。

乐西高速环路热管施工过程

蜀道集团乐西公司雷波代表处工程师王元洪介绍,热管主要铺设在主车道轮迹带,最大限度降低融雪能耗。当传感器监测到低温或降雪时,系统将自动启动空气源热泵,将热能介质加热至50—60℃,通过热管高效传导,将轮迹带温度稳定维持在1—2℃的安全融冰范围内,实现冰雪自动融化。经过测试,在-15℃暴雪或峡谷强风等极端条件下,系统仍可稳定运行,实现小雪随下随融,大雪、暴雪经车轮碾压后迅速融化,保障全天候可靠运行,显著降低冰雪天气行车事故风险。

今年底,乐西高速将全线通车,装“地暖”的高速公路也将和大家见面,如果您也感兴趣,不妨来实际体验一下吧。

关于这两条自发热的高速公路,我们也收集了一些网友关心的问题,分别向两条高速建设方求解。

1、造价高不高?是否能够大规模推广?

答:高!以久马高速为例,之所以只在50米段试验,造价高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试验段50米总造价约49万元,平均每米花费1万元,一公里就是1000万元。再看久马高速,全长219公里,概算总投资302亿元,平均每公里建设成本约1.38亿元。也就是说,铺“电热毯”的成本占到了每公里造价的约7.25%。目前的试验,就是为了进一步测试稳定性,同时也寻找更为经济可靠的办法,为大规模应用探路。

久马高速试验段融雪效果展示

乐西高速的“地暖”技术相对成熟,因为采用电网供电,不需要建设发电设备,前期投入稍低,但后期运营的电力成本仍然不低。因为全线的冰雪路段相对集中,所以将铺设范围聚焦在严重冰雪路段,尽力在经济和可用性中间找到平衡点。

2、融雪化成的水去哪里了?会不会导致路面再次结冰?

答:高速公路都有排水设计,少量积水会随着路面坡度流到路基以下。因为地下有热源,路面温度将保持在1—2℃的安全融冰范围内,雪融后一部分水汽蒸发,一部分会自然流走,不会产生积水,因此也不会导致再次结冰。

3、是不是意味着以后就不会封路了?

答:久马高速试验段只有50米,还处于试验阶段,不具备实战应用条件。乐西高速已覆盖严重冰雪路段,可以大幅降低封路可能性。此前的测试显示,在-15℃暴雪或峡谷强风等极端条件下,地暖系统仍可稳定运行,实现小雪随下随融,大雪、暴雪经车轮碾压后迅速融化。不过运行过程中是否要封路,还得看具体的天气情况。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附件
关联稿件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二街269号 邮编:610094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2 蜀ICP备12032651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

智能问答

便民日历

新媒体矩阵

四川省国资委
国资监管平台